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祥祥 1 ; 吴季荣 2 ; 武德亮 2 ; 徐剑宏 1 ; 史建荣 1 ; 董飞 2 ;

作者机构: 1.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水稻;赤霉病;禾谷镰刀菌;亚洲镰刀菌;产毒化学型;致病性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1612-16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的病原菌组成及致病特征,于2018—2019年从江苏省13个市41个县区采集341份水稻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TRI11基因序列鉴定及产毒力测定对其产毒化学型进行分析,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力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从水稻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病原菌392株,其中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为385株,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为7株。亚洲镰刀菌分为3-乙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化学型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化学型菌株,分别占亚洲镰刀菌总菌株数的66.8%和33.2%;禾谷镰刀菌均为(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化学型。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在全省范围内为优势群体,而产15ADON的禾谷镰刀菌仅在淮北地区被发现;产NIV的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性要显著高于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不同产毒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均有一定致病性,但NIV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力最强。

  • 相关文献

[1]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王裕中,J.D.米勒. 1994

[2]禾谷镰刀菌cAMP受体类GPCR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聿迪,张旭. 2017

[3]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张鹏,邓渊钰,杨学明,周淼平,马鸿翔. 2016

[4]内生真菌绿色生态法合成纳米银的研究. 刘小莉,胡彦新,彭欢欢,刘源,周剑忠. 2017

[5]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王裕中,陈怀谷,杨新宁,陆鸣,吴志凤. 1989

[6]江苏4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主要毒素成份分析. 陆鸣,王裕中,朱伟云,陈怀谷,吴志凤. 1989

[7]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碱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 温云平,马鸿翔,陆维忠,袁生. 2006

[8]禾谷镰刀菌产毒素培养条件及粗毒素提取法. 陆鸣,王裕中,陈怀谷,吴志风. 1992

[9]江淮流域小麦赤霉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张旭,邢锦城,马鸿翔,温云平,陆维忠,袁生. 2010

[10]小麦中一个ADF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魏芳,马鸿翔. 2011

[11]小麦品种苏麦3号Qfhs.ndsu-3BS近等基因系受赤霉病菌侵染后差异性表达基因的鉴别. 史建荣,吴茂森,何晨阳. 2006

[12]禾谷镰刀菌拮抗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X-3的分离鉴定及拮抗物质的鉴定. 徐丽梅,赫丹,王刚,徐圣佳,史建荣,徐剑宏. 2020

[13]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愈创木酚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机制. 张瑶,高弢,马桂珍,史建荣. 2022

[14]FgLEU1在禾谷镰刀菌亮氨酸生物合成及产毒致病中起关键作用. 方欣,王菲菲,范中玥,汪爽,刘馨,徐剑宏,史建荣. 2022

[15]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产生及分子调控机制. 蒋翊宸,刘馨,方欣,冯建茹,李露,徐剑宏,史建荣. 2020

[16]UPLC-MS/MS法检测禾谷镰刀菌中6-磷酸海藻糖和海藻糖的色谱柱选择. 吴琴燕,梁红芳,张文文,温小林,朱建飞,徐超,庄义庆. 2021

[17]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控制效果. 陈宏州,吴佳文,庄义庆,杨红福,吴琴燕,徐超,缪康,姚克兵. 2021

[18]小麦赤霉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 张旭,任丽娟,周淼平,高力,沈晓蓉,向阳海,马鸿翔,陆维忠. 2005

[19]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陆维忠,姚金保. 2001

[20]8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比较. SONG Yi-Ming,宋益民,MA Ya-Fang,马亚芳,CHEN Hui.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