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氰烯·戊唑醇不同用药时间和次数对小麦赤霉病及DON毒素的管控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海燕 1 ; 许莉 1 ; 杨爱国 1 ; 张银贵 1 ; 董飞 2 ; 徐剑宏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DON毒素;氰烯·戊唑醇;扬花初期;用药时间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22 年 12 卷 005 期

页码: 1-5

摘要: 扬花初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为了探索错过扬花初期用药补防对小麦赤霉病和毒素的管控效果,本试验选择姜堰地区存在的13个小麦品种,用48%氰烯·戊唑醇SC进行赤霉病防控,通过扬花初期漏防6天后补防1次和扬花初期用药1次、扬花初期用药2次3种方式,对各品种小麦赤霉病防效和DON毒素控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错过扬花初期6天后用48%氰烯·戊唑醇补防1次,对各品种赤霉病的平均病穗率和病指防效、DON毒素控减效果比扬花初期防治1次分别低15.87%、21.25%、35.48%,比扬花初期用药2次分别低39.79%、44.87%、66.84%.赤霉病最适首次防治时间是扬花初期,扬花初期漏防6天后补防1次,对赤霉病和DON毒素的管控效果较差,坚持扬花初期+6天后两次用药效果最好,在各个品种中该趋势表现一致.

  • 相关文献

[1]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筛选. 胡中泽,衣政伟,王安,马鸿翔,张岳芳,王显. 2020

[2]江苏省主推及新育成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评价及毒素积累分析. 曹淑琳,杨红福,冷苏凤,疏燕,邓渊钰,孙海燕,张爱香,张亚妮,李伟,陈怀谷. 2022

[3]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DON毒素控制研究. 缪康,吴佳文,王晓芸,吴琴燕,周华飞,杨红福. 2020

[4]储存对小麦中DON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樊平声,冯伟民,卢昱宇. 2012

[5]DON毒素和小麦互作对小麦幼穗细胞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邹雳. 1998

[6]小麦赤霉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 张旭,任丽娟,周淼平,高力,沈晓蓉,向阳海,马鸿翔,陆维忠. 2005

[7]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陆维忠,姚金保. 2001

[8]8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比较. SONG Yi-Ming,宋益民,MA Ya-Fang,马亚芳,CHEN Hui. 2012

[9]34%丙溴磷·氟啶脲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使用技术. 朱桂梅,杨敬辉,潘以楼,陈宏州. 2007

[10]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11]3B染色体短臂小麦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的分析.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Olga E Scholten,沈晓蓉,柏贵华,马鸿翔,陆维忠. 2003

[12]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和新抗源筛选. 黄昌,牟建梅,刘敬阳,李斌麒,陈凤生,孟静. 2000

[13]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姚金保,葛永福. 1997

[14]小麦赤霉病抗性QTL分析.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Olga-E Scholten,黄益洪,马鸿翔,陆维忠. 2004

[15]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姚金保,王书文,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2004

[16]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姚金保,葛永福,王书文,姚国才,周朝飞,钱存鸣. 1997

[17]小麦赤霉病抗性的RAPD标记筛选与分析. 向阳海,陆维忠,朱作为,任丽娟,张旭,沈晓蓉. 2001

[18]小麦赤霉病与DON积累的抗性及其相关SSR位点差异. 张凯鸣,马鸿翔,陆维忠,蔡志翔,陈怀谷,袁生. 2006

[19]转Gastrodianin基因提高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 周淼平,杨学明,姚金保,任丽娟,张增艳,马鸿翔. 2012

[20]幼胚培养与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种质. 张鹏,王磊,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马鸿翔.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