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的绿茶产地溯源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贺光云 1 ; 侯雪 1 ; 闫志农 2 ; 周熙 2 ; 韩梅 1 ; 邱世婷 1 ; 李莹 1 ; 罗苹 1 ; 覃蜀迪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成都)

2.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关键词: 绿茶;产地溯源;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化学成分;多元统计分析

期刊名称: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63-68

摘要: 茶叶的品质由其内含物质所决定,而茶叶的生化成分和滋味品质与茶树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茶叶品质存在区域特征。本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宜宾和绵阳3个产区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产地溯源研究。利用MarkerView 1.3.1和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PCA-DA)及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2PLS-DA),对不同产区绿茶构建分类模型,O2PLS-DA模型分类效果最佳,R2X(cum)=0.958, R2Y(cum)=0.923, Q2(cum)=0.912,并通过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对模型良好的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价。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和t检验,初步筛选出50个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化合物(VIP>1, p<0.01)。该研究建立的分类模型为茶叶的产地溯源和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 相关文献

[1]DNA指纹技术在食品掺假、产地溯源检验中的应用. 雷绍荣,郭灵安,向冰. 2012

[2]利用DNA条码对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黑木耳产地分子溯源. 王东,郭灵安,雷绍荣. 2014

[3]水、早稻产量相关性状的水分生态效应分析. 吕世华,高方远,罗大刚,陆贤军,任光俊. 2011

[4]水、旱稻产量相关性状的水分生态效应分析. 吕世华,高方远,罗大刚,陆贤军,任光俊. 2011

[5]不同种源麦冬药材HPLC指纹图谱建立和3种差异性成分含量测定. 冯婷煜,赵丹,陈杰,戴维,赖强龙,周宁宁,阿什日轨,马鹏,张荣萍. 2023

[6]绿茶精制新工艺研究. 周正科,王云. 1993

[7]不同贮藏和包装条件对绿茶的保质效应研究. 谭和平. 1994

[8]茶树新梢中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对茶树品种品质的影响. 魏芳华,李春华. 1994

[9]绿茶贮藏过程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特点. 谭和平. 1994

[10]宜宾市名优绿茶加工现状及工艺流程探究. 陈叙生,曾旭,叶玉龙,刘跃云. 2012

[11]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绿茶中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研究. 侯雪,韩梅,蔡甜,陆阳,李荣荣. 2017

[12]基于市场监测农药残留的四川省获"绿色食品"认证绿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侯雪,韩梅,邱世婷,李莹,蒲凤琳,雷紹荣,闫志龙. 2019

[13]13种多酚类异构体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贺光云,侯雪,韩梅,邱世婷,李莹,张思林,陈西. 2020

[1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绿茶炒干中在制品理化变化研究. 伍洵,刘飞,陈之威,王玉婉,陈琳,涂政,周小芬,杨云飞,叶阳,童华荣. 2020

[15]基于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的非衍生化法测定绿茶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残留. 邱世婷,侯雪,韩梅,李莹,贺光云,覃蜀迪,沈璐. 2021

[16]茶树黄化新品系加工绿茶品质组分分析. 张翔,刘东娜,龚雪蛟,李兰英,尧渝,黄藩,汪闵,罗凡. 2021

[17]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云烟203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向金友,程智敏,曾睿,左娟. 2011

[18]蛹虫草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曹宁宁,殷浩,张剑飞,吴建梅,胡祚忠. 2011

[19]芍药晒干过程中有效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变化. 王涛,余玲,张力,张利. 2017

[20]西藏林芝地区野生黑木耳的化学成分. 孙越,王强锋,赵丹丹,罗章,薛蓓,余闯闯,张彦龙.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