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袁鹰 1 ; 刘德璞 1 ; 郑培和 1 ; 徐文静 1 ; 李海龙 2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

2.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关键词: 大豆;子叶节;丛生芽;植株再生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1 年 20 卷 01 期

页码: 1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 BA和 IBA的 1 / 2 MS培养基上经过二周的预培养和二周芽诱导培养 ,可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 ,及时将丛生芽从高浓度的 BA转至低浓度 BA培养时芽可长出植株 ,再转至添加 NAA的生根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植株。经过 40 - 6 0天的培养 ,每个外植体可得到 2 0 - 3 0个芽。芽增殖数和植株再生率因基因型、激素、切割位点、诱导时间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初步确立了丛生芽发生和植株再生的适宜条件和程序 ,建起了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适合用于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方法进行遗传转化的高频再生体系

  • 相关文献

[1]改良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研究. 李明春,蔡易,赵桂兰,财音青格乐,周皓,孙伟,邢来君. 2006

[2]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cry1Iem基因. 钱雪艳,郭东全,姚瑶,杨向东,杨静,邢国杰,牛陆,李启云,董英山. 2016

[3]大豆子叶节组织培养再生研究. 刘莉,赵桂兰. 1999

[4]RNA干扰高油GmPEPc基因转入大豆研究. 张原宇,董英山,于盛竹,邢国杰,李桐,郑惠景,张玲. 2017

[5]硼酸诱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新方法. 李海芬,刘庆梅,杨光宇,王洋,岳娜,胡倩倩,孟祥勋. 2011

[6]大豆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罗希明,赵桂兰,简玉瑜. 1990

[7]大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罗希明,赵桂兰,安利佳,何孟元,郝水. 1989

[8]白三叶高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 齐广勋,杨向东,隋丽,张正坤,郭东全,钱雪燕,邢国杰,杨静,董英山,王金刚,李启云. 2011

[9]马铃薯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 赵颖君,祁新,李鹏志,赵劲松,邬信康. 2000

[10]不同高粱自交系幼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张美善,赵娜,阎鸿雁,林秀云. 2007

[11]玉米幼胚再生体系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 王奕,范俊山,尚丽霞,于志晶,蔡勤安,马瑞,任贤. 2015

[12]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王奕,范俊山,尚丽霞,于志晶,蔡勤安,马瑞,任贤. 2015

[13]玉米受精胚囊的离体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 陈亮,王大铭,于莹,郝东云. 2012

[14]早梨18号叶片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李海云,王中伟,邢少辰,马瑞,董英山. 2008

[15]Bar基因转化豆科牧草百脉根的研究. 刘艳芝,邢少辰,王玉民,王中伟,谭化,董英山. 2006

[16]红豆草下胚轴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赵桂兰. 1990

[17]大豆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赵桂兰. 2004

[18]杂交大豆开发的进展与问题. Huan Sun,孙寰. 2012

[19]吉林省新育成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身份证的构建. CHEN Liang,陈亮,范旭红,FAN Xuhong,ZHENG Yuhong. 2015

[20]杂交大豆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王跃强,王曙明,赵丽梅,孙寰,李建平.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