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甜甜 1 ; 张国治 1 ; 王赵改 2 ; 蒋鹏飞 2 ;

作者机构: 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关键词: 香椿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挥发性成分;GC-MS技术;GC-IMS技术

期刊名称: 轻工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35-45

摘要: 以两种市售香椿茶(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检测并对比分析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一香椿茶的酚氨比和咖啡碱含量均比安徽香椿茶高,而其他活性成分(如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与此相反。三一香椿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略低于安徽香椿茶,但·OH清除能力高于安徽香椿茶。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分别检出90种和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碳氢类、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GC-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安徽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α-石竹烯、金合欢烯等;GC-I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酮类,安徽香椿茶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通过GC-IMS指纹谱图和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两种香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这两种联用技术进行协同分析,能更全面地获得香椿茶的风味信息,为改善香椿茶风味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蒋鹏飞,高海东,赵丽丽,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王旭增. 2021

[2]辣椒油树脂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莹莹,汪学德,王东营,苗红梅. 2022

[3]大蒜中活性成分的探讨. 何妮,刘进玺,董小海,钟红舰. 2013

[4]艾叶主要活性成分评价研究进展.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谭政委,杨青,杨红旗,董薇,李磊,安素妨,鲁丹丹. 2022

[5]香蕉皮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张晓迪,尚朝杰,王惠敏,袁文鹏. 2021

[6]香菇精深加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崔国梅,许方方,李顺峰,魏书信,刘丽娜,王安建. 2021

[7]烫漂时间对香椿嫩芽颜色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杨慧,王赵改,史冠莹,王晓敏,张乐,赵守涣. 2017

[8]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芝麻油和芝麻香精的挥发性成分. 秦早,杨冉,高桂园,黄纪念,陈晓岚,屈凌波. 2012

[9]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宋国辉,王静博,黄纪念,赵福利. 2016

[10]红外干燥对芝麻品质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孙佳佳,黄纪念. 2015

[11]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芦鑫,艾志录. 2016

[12]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史冠莹,王晓敏,赵守涣,张乐,蒋鹏飞,程菁菁,赵丽丽,王赵改. 2019

[13]微波真空干燥辅助不同方法提取红油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比较. 杨慧,王赵改,王晓敏,史冠莹,张乐,梁万平. 2016

[14]红油香椿嫩芽不同生长期和空间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杨慧,王赵改,王晓敏,史冠莹,张乐,梁万平. 2016

[15]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晓敏,史冠莹,王赵改,张乐,程菁菁,蒋鹏飞,赵丽丽,王旭增. 2020

[16]不同热处理葵花籽方式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张岩,纪俊敏,侯利霞,汪学德,苗红梅. 2022

[17]基于GC-I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孟克迪,张国治,王赵改,史冠莹. 2023

[18]酥梨汁乳酸菌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牛佳佳,赵彪,崔巍,郭超峰,徐振玉,鲁云风,苗建银,张四普. 2023

[19]基于GC-MS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 赵丽丽,程菁菁,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蒋鹏飞,王旭增. 2021

[20]高温下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蒙,张丽霞,黄纪念,宋国辉,艾志录.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