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晚籼杂交稻LAI、SPAD和LTR的动态变化及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廖亦龙 1 ; 柳武革 1 ; 王丰 1 ; 刘迪林 1 ; 孔乐 1 ; 李金华 1 ; 付崇允 1 ; 曾学勤 1 ; 朱满山 1 ; 马晓智 1 ; 霍兴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杂交稻;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SPAD;单株茎蘖数;透光率;产量性状

期刊名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936-9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晚籼杂交稻单株穗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片SPAD和透光率(Light transmittance rate,LTR)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杂交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的5个三系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配置杂交组合,于2021年晚季在广州进行27个杂交组合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杂种光合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各光合参数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杂种茎蘖数自移栽后直线上升,于移栽后25 d达分蘖高峰,始穗期(移栽后60 d)进入平稳期;杂种LAI自移栽后快速上升,于幼穗分化后期(移栽后50 d)后达最高值,之后进入回落期;叶片SPAD自移栽后逐步走低,生长发育前期组合间叶片SPAD差异不明显,进入灌浆结实期后存在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差异;杂种群体LTR随发育进程呈逐步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分蘖盛期前(移栽后10~20 d)以及始穗期至灌浆期(移栽后60~76 d)的单株茎蘖数与杂种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产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单株实粒数实现;分蘖盛期至幼穗分化后期(移栽后25~50 d)的茎蘖数过多,增加了杂种群体的无效分蘖,造成杂种结实率下降和产量显著降低;分蘖前期(移栽后20 d)和始穗期(移栽后60 d)杂种LAI与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和0.255,增产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实现;灌浆期(移栽后76 d)的LAI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生育前期(移栽后15~50 d)杂种SPAD对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增产效应,而灌浆结实期(移栽后76~90 d)的SPAD则造成极显著减产;杂种群体LTR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蘖前期(移栽后20 d)和幼穗分化前期(移栽后38 d)的LTR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和-0.384。【结论】‘天丰A’‘五丰A’‘广恢998’和‘广恢308’组合的前期分蘖力强,茎蘖数多,叶面积系数大,早生快发性好;‘扬泰A’‘广恢998’等组合前期LTR较低、后期较高,有利于植株光合作用和产量提高。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光合参数通过影响杂种的不同产量性状,实现对杂种产量的影响。通过光合参数与杂种产量回归方程的拟合,能较好地对杂交水稻早期产量进行预测。

  • 相关文献

[1]Optimizing Fertilizer Nitrogen 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Yangtze River Region in China. He, P.,Zhang, X. Z.,Yi, Q.,Yang, L.,Xiong, G. Y..

[2]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晚籼稻冠层的透光率比较试验. 姚萍飞,张旭,黄农荣,孔清霓,刘彦卓,蔡汉雄,梁权,梁友强,梁成英. 1996

[3]高产早籼稻的透光率及始穗后对低光强的适应性. 张旭,邱润恒,刘彦卓,黄农荣,黄秋妹,梁祖杨. 1999

[4]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王奇,李妹娟,章家恩,汤嘉欣,曾文静,周磊,杨清心,江明敏,伍嘉源,罗明珠. 2021

[5]源自杂交稻组合“天优998”稻瘟病菌小种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杨健源,陈玉托,陈深,杨维新,陈喜劳,曾列先,朱小源. 2009

[6]“蛹肽蛋白”饲料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 赵祥杰,邝哲师,叶明强,罗国庆,吴福泉. 2008

[7]两纯系鸡胃肠道黏膜细菌16S rDNA的PCR-DGGE分析比较. 张洁,容庭,刘志昌,王刚,林海丹,贝锦龙,陈庄. 2013

[8]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水稻田面水氮浓度动态变化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解开治,徐培智,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2010

[9]广州市叶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其年动态变化. 岳茂峰,冯莉,杨彩宏,田兴山. 2009

[10]两纯系鸡胃肠道黏膜细菌l6S rDNA的PCR-DGGE分析比较. 张洁,容庭,刘志昌,王刚,林海丹. 2013

[11]桑椹成熟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佟万红,王振江,李勇,刘刚,黄盖群,危玲. 2011

[12]桑椹成熟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英文). 佟万红,黄盖群,危玲,刘刚,王振江,李勇. 2012

[13]基于高光谱图像的茶树LAI与氮含量反演. 吴伟斌,李佳雨,张震邦,凌彩金,林贤柯,常星亮. 2018

[14]调控剂对减缓水稻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研究. 陆秀明,黄庆,刘军,刘怀珍. 2003

[15]高产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的差异. 张旭,黄秋妹,黄农荣,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 1999

[16]籼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黄农荣,张旭,黄秋妹,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1999

[17]广东高产水稻“两叶”诊断调控法研究. 林秀珍,黄秋妹,屠曾平. 1990

[18]影响杂交水稻纹枯病发生的若干植株群体指标. 钟旭华,彭少兵,Roland J.BURESH,黄农荣,郑海波. 2006

[19]水稻抽穗期叶色诊断指标与叶面积指数及结实期光强的关系. 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江远汉,Roland J.Buresh,彭少兵. 2006

[20]优质抗病恢复系广恢998的选育及其组合的推广应用. 廖亦龙,王丰,符福鸿,柳武革,李金华,朱满山,黄慧君,刘迪林,付崇允.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