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膜下秸秆还田双垄种植对土壤养分平衡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封科 1 ; 何宝林 2 ; 张立功 3 ; 高应平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早地农业研究所

3.甘肃省庄浪县农技推广中心

关键词: 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玉米;高效种植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15 年 32 卷 11 期

页码: 1892-19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1-2013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膜下秸秆还田双覆盖与双垄种植对土壤养分平衡及玉米(Zea mays)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叠加放大了地膜覆盖增温增湿、秸秆覆盖调温保湿和双垄种植集保水效应,使0-25 cm土层温度和0-100 cm土层含水量比露地平均提高3℃和3.71百分点,有效加速了还田秸秆的腐解与养分释放,第2年即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3年定位试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P、K,以及土壤速效N、P、K平均含量,分别比露地增加了1.19%、3.08%、9.14%、6.78%、6.28%、1.85%和7.10%。水温环境与地力的改善优化了生境,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改善了株高、穗位、双穗率、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和用水效率,使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玉米较露地平均增产64.22%。因此,膜下秸秆还田双垄种植是550 mm降水量半干旱区培肥地力及玉米高效种植的有效方式。

  • 相关文献

[1]甘肃旱作大豆全膜双垄种植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王立明,张国宏. 2013

[2]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地力和节肥增产效应的研究. 包兴国,邱进怀,刘生成,秦成林. 1993

[3]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格局研究. 罗进仓,陈家章,吴海霞. 2001

[4]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1

[5]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2

[6]玉米/蚕豆间作中的种间促进作用. 李隆,李晓林,张福锁,孙建好,杨思存. 2004

[7]河西灌区玉米免冬灌施水播种节水技术研究. 包兴国,舒秋萍,杨文玉,孙建好,刘生战,李全福. 2001

[8]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ZHANG Jiu-dong,张久东,包兴国,BAO Xing-guo,CAO Wei-dong. 2012

[9]多胺氧化酶(PAO)调控光诱导玉米中胚轴伸长的生理机制. 张同祯,李永生,李玥,姚海梅,赵娟,王婵,赵阳,王汉宁,方永丰. 2016

[10]几个玉米新杂交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 刘忠祥. 2008

[11]旱地全膜双垄沟种植对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 2012

[12]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的比较. 贾小霞,王汉宁,孔维萍,梁慧光,张金文. 2009

[13]全膜双垄沟不同覆膜时期对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 2012

[14]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2014

[15]苜蓿、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的影响因素——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机理研究I. 李唯,胡自治,杨德龙,倪郁,李尚忠. 2008

[16]多年采用不同捡拾方式对地膜残留系数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魏焘. 2017

[17]高分子聚合物对沙化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张朝巍,姜小凤,张国平,郭天文,陈年来. 2015

[18]不同作物与玉米间套作对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赵建华,孙建好,陈伟,李伟绮. 2013

[19]外源硫化氢对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永生,方永丰,李玥,慕平,王芳,张同祯,闫慧萍,王威,张金文. 2016

[20]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