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园艺作物新品种培育与高效栽培、食用菌种质创制与产业化技术、畜禽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生态农业与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保鲜技术、农业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创新利用、都市农业理论与数字农业技术、重要果树花卉种质创新与高效栽培、生物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Shangha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成立于1960年,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围绕上海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目标,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学科、平台、基地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培育生物疫苗、食(药)用菌、种子种苗三大科技产业,科技服务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查看更多】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18条记录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植物水肥药调控研究;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有害生物监测及绿色防控研究;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与种养结合研究;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研究;种子种苗病害检测与健康评价和有益微生物开发与应用研究。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是由原土壤肥料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02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现有职工62人,其中科技人员60人(高级职称32人;博士学位24人)。下设应用微生物与资源循环利用、有害生物监测与生态调控(植物保护)、养分高效利用与土壤保育、水环境修复与低碳农业和产地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5个研究室以及“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所属科技型企业。拥有“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市低碳农业技术工程中心“、“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和“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建)4个科技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800余万元,配有荧光定量PCR仪、气质联用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离子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20余台大型设备。是上海市土壤肥料学会、上海市植物病理学会2个市级学会挂靠单位和农业部农药田间药效登记试验资质认证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发文量: 1665
  • 被引量: 960
  • EI: 16
  • SCI: 256
  • 北大核心: 826
  • CSSCI: 12
  • CSCD: 589

研究主题:食用菌遗传工程研究;资源与种质创新研究;生理与设施栽培研究;加工与发酵技术和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建所最早、科研体系完备、学科门类齐全、人员层次较高、综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食用菌专业研究所。现有职工71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25人,硕士28人;国内外客座研究员7人,包括外籍教授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问1人。形成了食用菌遗传工程、资源与种质创新、生理与设施栽培、加工与发酵技术和产业经济与信息等研究方向。 现拥有“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出口食用菌优良菌种标准化繁育中心”、“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外专局引进国外智力基地”、“中国农业微生物保藏中心食用菌分中心”、“上海食用菌高效生产和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菌物分室”、“上海市天然药用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等国家和上海市的科研平台。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设在我所。 在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参与获得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50项。授权专利59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30多项,编写专业著作20多部,在国内外的各类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品6个,获得国家认定新品种19个,上海市认定品种42个。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研制出的高产栽培技术已辐射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还输出国外。 现在已与国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联合,形成了从培养初中级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到以硕士、博士生为主的高级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我所还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的食药用菌国际培训班,为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培养食药用菌技术骨干。 目前,我所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中青年科研队伍已经成长起来,正肩负着科研工作的重任,积极跟踪科研前沿,密切关注国际学术动态,为实现“国内领先、综合实力最强、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国际著名的综合型食用菌研究所”的目标而努力。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发文量: 1647
  • 被引量: 1110
  • EI: 2
  • SCI: 224
  • 北大核心: 520
  • CSSCI: 1
  • CSCD: 422

研究主题:家畜家禽健康养殖、遗传育种、疫病防治诊断技术、兽用生物制品研发。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华东农林部上海市立兽医院,1960年改为现名。主要从事家畜家禽健康养殖、遗传育种、疫病防治诊断技术、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所下设五个研究室(中心):动物营养研究室,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室,动物生物制品研发中心,动物基因工程研究室及动物疫病预防研究室;两个专业期刊编辑部:《上海畜牧兽医通讯》、《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编辑部;两个成果转化实体:上海佳牧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上海申丰畜牧兽医科技有限公司;三个科研、实验基地:上海白猪种猪场、黄羽肉鸡种鸡场及白山羊种羊场。 研究所现有职工90名,其中博士28名,硕士28名,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4人。国家农业产业体系水禽岗位科学家1人,蛋鸡岗位科学家1人。建所以来已获得12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50余项荣获国家、部、市级科技成果奖;先后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3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个,转基因安全证书1个,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3个;先后育成了我国第一个黄羽肉鸡品种新浦东鸡,地方品种上海白猪(农系),瘦肉型鸭配套系芙蓉鸭;诞生了国内第三例克隆猪。国家农业产业体系肉鸡、蛋鸡和水禽三个试验站也落户我所。 研究所1987~1988年度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八五”期间进入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行列,2011年被授予“上海市平安单位”称号。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
  • 发文量: 1646
  • 被引量: 931
  • EI: 17
  • SCI: 78
  • 北大核心: 682
  • CSSCI: 1
  • CSCD: 815

研究主题: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4月,前身是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下属的蔬菜、果树等研究组。2002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机构调整时,上海市动植物引种中心并入园艺所,原果树花卉研究室划入作物林果研究所。至2014年,全所现有职工7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16人,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27人。下设4个研究室:设施园艺研究室、 叶菜类蔬菜研究室 、特菜引育与种苗技术研究室、西甜瓜育种研究室,以及1个所属科技型企业:上海科园种子有限公司;拥有2个公共研发平台: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国家蔬菜品种改良分中心;是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上海试验站、上海市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技术依托单位。 设施园艺研究所主要从事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特色园艺作物引种选育推广、种子加工技术等研究。近10年来,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上海市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制定上海市地方标准4项,近百个蔬菜、西甜瓜新品种通过国家鉴定或地方省(市)审认定,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设施园艺研究所几代科技人员紧紧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从最初的蔬菜新品种引进和探索性栽培开始,到陆续开展番茄、黄瓜、茄子、甜椒、西瓜、甜瓜、南瓜、青菜、甘蓝、花菜、生菜、芹菜、菠菜、菜用大豆等新品种选育、杂交优势利用以及针对各类设施大棚、温室的蔬菜瓜果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周年供应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培育了一大批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丰富市民的餐桌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
  • 发文量: 1339
  • 被引量: 696
  • EI: 14
  • SCI: 73
  • 北大核心: 675
  • CSSCI: 1
  • CSCD: 809

研究主题: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油菜和玉米等作物新品种、新组合选育;林木、果树引进和新品种选育;相关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

简介:林木果树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与作物所合署办公, 2011年3月独立办公,前身为园艺所果树室。现有职工29人,其中科技人员27人,包括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3人,博士17人(含在读1人),1人为国家桃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为上海市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1人获批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林木果树研究所现设桃树、葡萄、梨树、草莓、小水果、生物技术、根球花卉、林木引选、花卉栽培生理和苗木组培等研究组,拥有1个所级分子生物学公共实验平台,1个规模化组培市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设施园艺市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桃、梨、草莓、葡萄、花卉等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以及新品种选育研究;果树栽培新技术、新模式研究;中高档盆花及彩叶观赏苗木新品种选育研究。 林木果树研究所具有一个坚强的研究团队和技术骨干,为上海郊区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果树方面:重点开展种质评价、创新利用及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主持获得国家发明奖1项,上海市各类科技成果奖20项;作为第二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科技星火一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1项。“锦绣”黄桃、“锦香”黄桃和“沪油桃018”等3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2个桃、梨、葡萄、草莓等果树品种通过上海市审(认)定;4个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12个品种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存各类水果种质资源1419份;近10年共发表学报级论文120余篇,其中SCI12篇;主编和参编果树专著各9部。 花卉方面:以球根、兰科、新优木本花卉品种为重点,开展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与创新、花卉采后生理与花期调控、组培规模化育苗、设施栽培等配套技术研究。现有10000m2现代化玻璃温室与规模化组织实验室,形成了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种质创新、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优品种的展示平台。主持获得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得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芙蓉”、“梦幻”、“金丝绒”等9个彩色马蹄莲新品种和1个朱顶红新品种“宫粉”通过上海市审(认)定;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1项,已颁布并实施;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3部。 林木果树研究所本着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理念,不断调整研究内容,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桃、梨、葡萄等育种研究方面趋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为上海和周边地区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发文量: 969
  • 被引量: 556
  • EI: 3
  • SCI: 269
  • 北大核心: 401
  • CSSCI: 0
  • CSCD: 441

研究主题:

简介:生物技术研究所隶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1989年建立,同时也是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分室。下设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室、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室、转基因检测及生物安全评价研究室。目前有职工24名,拥有博士(含在读博士)5名,硕士5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发文量: 961
  • 被引量: 577
  • EI: 2
  • SCI: 52
  • 北大核心: 301
  • CSSCI: 0
  • CSCD: 404

研究主题: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现有职工50人,其中科技人员42人(高级研究人员20人;硕、博士32 人)。下设水稻育种研究中心、油菜研究室、农产品保鲜加工中心、玉米育种与生物技术等研究室(组),及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等科技实体。 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主要从事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油菜和玉米等作物新品种、新组合选育和相关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和现代辐照加工技术应用、作物新品种的种子种苗开发和科技兴农服务。建所以来,主持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5项;主持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67项,其中市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1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7项,上海市科技星火二等奖2项,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二等奖1项,上海市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三等奖1项;育成各类作物审定品种113个,其中国审品种10个;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0多个(授权18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研究总结和推广了一大批农作物高产、优质、省工的农机农艺配套栽培技术。 历年来,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有17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9人次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3人获得上海市科技精英,2人获得上海市科技功臣,1人入选上海领军人才,获得国家级中青年科学家、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十大职工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各1人,聘请的外籍客座教授获得上海市白玉兰奖;研究室还获得上海市红旗班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集体荣誉,自1993年以来研究所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近年来,作物所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不断调整研究内容,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优质杂交粳稻、双低油菜、糯玉米选育研究方面居国内外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沪油”系列双低油菜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主栽品种,杂交水稻和蔬用玉米新品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为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2年全国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评估和2006年农业部科研机构综合评估中,作物所都名列百强研究所之列。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 发文量: 578
  • 被引量: 276
  • EI: 5
  • SCI: 27
  • 北大核心: 231
  • CSSCI: 37
  • CSCD: 212

研究主题: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前身为科技情报研究所,于1985年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室基础上建立,同年,经市科委、市农委批准,肩负起上海农业发展咨询研究中心的职责。 1994年,科技情报研究所改名为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1年3月,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与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署办公。现有职工58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人(正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11人)、硕博士3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5人。研究所设有综合办公室、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上海数字农业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都市农业研究中心(暨农业经济研究室)、《上海农业学报》《食用菌》《上海农业科技》《上海蔬菜》编辑室、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发文量: 541
  • 被引量: 336
  • EI: 8
  • SCI: 142
  • 北大核心: 222
  • CSSCI: 0
  • CSCD: 220

研究主题:

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由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上海市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于2006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行政隶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07年1月研究所通过了实验室国家认可和上海市计量认证评审,具有独立对外开展农产品安全检测的能力。其中,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也是农业部授权并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部级食用菌专业质检中心;上海市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是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也是上海市饲料工业标准化委员会挂靠单位、上海市市级科技成果鉴定检测机构和上海市饲料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考核基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检测中心是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农业系统测试点。 研究所现有职工34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9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研究所下设办公室、技术部、仪器检测技术研究室、生化检测技术研究室、标准与认证研究室等部门。实验室配有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半自动定氮仪、自动脂肪抽提议、纤维测定仪、微波消解仪等现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 研究所以检测技术、质量标准研究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技术服务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和检测技术研究。研究所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兽药和农药残留评价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配套监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新型添加剂检测技术的研究、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和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等。研究所科研人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的制定或验证工作,其中主持制定有关食药用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14个,负责和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5项。研究所科研人员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市重点研究项目,取得科技成果5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撰写著作11册;为全国各地培训检化人员1100余人,帮助农业部职业技能考核站考核饲料检验人员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00多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究所还承担农业部或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食用菌、饲料和其它农产品及制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为政府部门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数据及建议,可进行各类饲料产品的卫生指标和常规指标检测、药物残留分析;开展涉及食用菌、菌种及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检测业务;同时还可以开展其它各种农产品及其制品中有关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害微生物、毒素、化学毒物、重金属、营养成分、品质鉴定和基因分析,以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控和检测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数据。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