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246条记录
籼型杂交水稻若干稻米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四川省农科院新选育的几个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制于亲本的gca(一般配合力),而且多数性状以恢复系gca效应为主。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的影响。综合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配合力效应来看,不育系522A略超过珍汕97A,恢复系多恢43略优于明恢63。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碾米品质 外观品质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器官干物质运转特性的因子分析

生物数学学报 1996

摘要:本文对33个水稻品种(组合)5个器官的干物质转运率和移动率(共10个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5个器官的干物质运转特性均可自成主因子,均具有重要作用,主因子1为茎杆运转因子,主因子2为叶片运转因子,主因子3为功能叶片运转因子,主因子4为功能叶外其它叶片运转因子,主因子5为叶鞘运转因子.除主因子1具有较大的方差贡献外,其余主因子方差贡献接近.杂交F1比常规品种具有更大的主因子l得分,部分常规品种也具有较高的主因子l得分,可作为亲本加以利用.

关键词: 水稻 器官干物质运转 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种群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种群在各品种上的田间密度有明显差异,平均螨量早白尖上最多,906最少。室内该螨在各品种上的发育历期、产仔动态、增长速度、生命参数均有明显差异。雌成螨历期蜀永3号最长,蜀永1号最短;产卵数以早白尖最多,906最少,内禀增长率蜀永3号最大,蜀永1号和906最小。因此,蜀永1号和906抗螨性强,蜀永3号抗螨性弱。

关键词: 茶树品种 侧多食跗线螨 抗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罐装花生红茶饮料

食品工业 199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植物系统中镍研究进展述评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述评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镍的含量,分布,形态,吸附与解吸及其影响因素,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与其它元素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植物,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实核桃早果丰产的生物学基础及管理要求

河北果树 1996

摘要:早实核桃早果丰产的生物学基础及管理要求四川省农科院果树所江津632260睦顺照为适应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各地已把早实核桃作为核桃生产发展的重点。如何根据早实核桃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达到早果丰产的双重目的,是目前核桃生产和科研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立枯病生防益菌的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从棉苗根系分离的99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对棉立枯病有控制作用和对棉苗有促生作用的C_(87)菌株。该菌株对棉花立枯病菌、炭疽病菌、枯萎病菌、黄萎病菌和水稻、小麦纹枯病菌均有抑菌活性。每克棉籽用2×l0 ̄8个/ml菌量处理,死苗率减少65.50%~80.07%,对立枯病防效为49.40%~63.34%。该菌株最低生长温度为16℃。最高为56℃,在24℃~48℃下生长良好,40℃为最适温度,121℃,10min致死。菌株生长发育的pH值为5.4~10.5,pH值为6.2~8.5时生长良好,pH值7.0最适。该菌在摇瓶培养下,菌量增加的迟滞期为6h,6~12h为对数生长期,12h后总菌量相对稳定,芽孢数量逐渐增加。

关键词: 棉花;棉花—立枯病;芽孢杆菌属/生防益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丘陵棉花迟栽迟发问题与对策

中国棉花 1996

摘要:四川省丘陵棉花迟栽迟发问题与对策宋章成四川省农科院棉花所简阳6414001棉花迟栽迟发的原因1.1迟茬过多,前作逼迟,四川棉区历来属两熟制。从热量条件看,盆中棉区一熟有余,两熟稍嫌不足,长期以来,粮棉争季节是两熟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50~70年代,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豆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资源调查的部分样品,用残余法测定脂肪含量,用甲酯化——气相色谱规一化法测定各种脂肪酸,以每种脂肪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数表示各种脂肪酸的结果,对九种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食用豆 脂肪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