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409条记录
甘肃胡麻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胡麻对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防治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明确甘肃省胡麻白粉病的病原菌及胡麻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很重要。利用前期EMS诱变获得的抗白粉病种质H99-2,以H99-2和高感材料D367作为亲本,经过杂交、自交、回交组成六世代群体,结合形态学观察、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甘肃胡麻白粉病病原菌,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胡麻抗病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采集自甘肃4个地区的胡麻白粉病病原菌均为泽漆叉丝单囊壳菌(Podosphaera euphorbiae-helioscopiae),在进化上与日本大戟、伊朗和英国的胡麻白粉病菌高度同源。以H99-2和D367为亲本构建的群体对白粉病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两对主基因共同控制胡麻对白粉病的抗性,均可降低病情指数,除了受主基因控制之外,一定程度上抗病性还受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影响。

关键词: 胡麻 白粉病 病原菌 系统发育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陇西黄芩镰孢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病株根部元素含量的变化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腐病镰孢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2019-2021年采集的136份病株进行分离,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结合镰孢菌属通用引物、特异性引物及TEF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从黄芩根腐病样本上共分离到83株镰孢菌,分别为尖孢镰孢菌(39.8%)、茄病镰孢菌(36.1%)、锐顶镰孢菌(16.9%)、芬芳镰孢菌(4.8%)、木贼镰孢菌(1.2%)和柔毛镰孢菌(1.2%),其中尖孢镰孢菌和茄病镰孢菌为优势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镰孢菌致病力不同,且同一种内各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尖孢镰孢菌的相对病情指数最高,为9.0,而芬芳镰孢菌的相对病情指数最低,为1.2,木贼镰孢菌和柔毛镰孢菌没有致病性;黄芩受到镰孢菌侵染后,根部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而微量元素锌、锰和铁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锐顶镰孢菌和芬芳镰孢菌是黄芩根腐病的新病原菌,为科学诊断该病害、研究根腐病菌对黄芩胁迫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芩 根腐病 镰孢菌 元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靖远旱砂西瓜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评价旱砂西瓜香气品质,采集甘肃靖远主栽的9份旱砂西瓜资源为实验材料进行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鉴定分析。采用变异系数和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西瓜的15个主要品质性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西瓜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西瓜起主要贡献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西瓜15个主要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康乐6号、硒砂1号和陇科13号依次位列前三,综合品质优。9份旱砂西瓜资源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康乐6号含有37种香气成分,特有香气成分10种,香气种类最为丰富。挥发性香气PCA将9份旱砂西瓜资源分为4类,第1类为陇科13号、老金城、新金城、老金城5号、金花1号和陇星金城,第2类为康乐6号,第3类为硒砂1号,第4类为林丰巨星,并鉴定出4类西瓜资源中分别起主要贡献的香气成分。此外,西瓜挥发性香气成分数量与西瓜综合品质灰色关联系数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品质性状优异的西瓜资源通常含有较为丰富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关键词: 旱砂西瓜 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靖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牛羊肉掺假鉴别模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方法对牛羊肉掺杂鸡肉和鸭肉的定性鉴别。【方法】采集新鲜的牛里脊肉、羊后腿肉、鸡胸肉、鸭脯肉各41份,用绞肉机绞碎成肉糜,按照0%、25%、50%、75%、100%的掺假比例分别将鸡肉糜和鸭肉糜掺入到牛肉糜和羊肉糜中,得到4种纯肉样品各41份,牛肉掺鸭肉、牛肉掺鸡肉、羊肉掺鸭肉、羊肉掺鸡肉样品各123份,并采集近红外光谱。利用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nd Der)、savitzky-golay滤波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 correction,SNV)、2nd Der+S-G、2nd Der+MSC、2nd Der+SNV、S-G+MSC、S-G+SNV等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预处理,结合OPLS-DA分别构建牛羊肉掺假定性鉴别模型。根据模型训练集的最高正确判别率以及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原光谱建立的牛肉掺鸭肉模型和牛肉掺鸡肉模型对训练集鉴别准确率均为97.42%,对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6%和92%;经S-G+MSC预处理的牛肉掺假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24%和90%;经SNV预处理的羊肉掺鸭肉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6.13%和92%;经SNV预处理的羊肉掺鸡肉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6.77%和94%;经S-G+SNV预处理的羊肉掺假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24%和97.14%。【结论】研究结果为近红外技术结合OPLS-DA方法对定性鉴别掺假牛羊肉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牛羊肉掺假 近红外光谱 定性鉴别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芒雀麦营养成分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中国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将101份样品的7种营养成分湿化学分析结果与近红外光谱结合,通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散射处理(Detrend)和标准多元离散矫正处理(Standard MSC)等预处理方法,利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和主成分分析(PCA)等算法分别建立了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灰分(Ash)和有机物(OM)的近红外预测定标模型。结果表明:CP和EE外部验证分析误差的值(RPD)为3.0089和2.7721,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含量测定;NDF和ADF的RPD值仅次于CP和EE,分别为2.1421和2.0678,预测模型可以用于粗略的预测;DM、OM和Ash的RPD值为1.7718、1.1548和1.3602,预测模型效果不理想。综上所述,构建的无芒雀麦CP、EE、NDF和ADF含量模型效果较好,为快速、高效、无损评定无芒雀麦干草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 无芒雀麦干草 营养成分 湿化学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单作对枸杞园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活性对维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至关重要.前期研究表明,长期单作可导致枸杞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变异,但对其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尚不明确.为研究微生物代谢活性对长期单作的响应,利用Biolog Eco平板分析了枸杞园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微生物底物利用谱(CLPP)的年代变化规律.结合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测定和分析,探索了土壤微生物底物利用谱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期单作促进了枸杞园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P<0.05),但不影响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Shannon指数.随种植年限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对吐温80和衣康酸的代谢活性增加,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对D-葡萄氨酸和苯乙基胺的利用显著降低(P<0.05).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分析发现,长期单作抑制了枸杞园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的利用能力(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对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可能受到干扰.变差分解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丰度是驱动枸杞园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子.这些结果表明长期单作干扰了枸杞园,尤其是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影响了其对复杂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在长期单作下,枸杞园亚表层土壤的植物-土壤负反馈作用可能更加严重,应受到更多关注.

关键词: 枸杞 连作障碍 微生物 代谢活性 Biolog Eco平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综合评价及育种演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近30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阐述该区域育成品种主要性状的育种演变规律,为西北内陆棉花新品种选育和主栽品种推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甘肃敦煌和新疆石河子对110个1988—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早熟、产量、纤维品质和株型相关的12个主要性状的表型进行鉴定;利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品种表型特征进行综合评分,筛选优良品种,并对其主要性状进行育种演化分析.[结果]110个早熟陆地棉参试品种的12个主要性状表型值分布范围较大,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果枝长度>单株结铃数>吐絮率>单铃重>马克隆值>纤维强度>衣分>纤维长度>开花时间>果枝夹角>伸长率>整齐度.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分为Ⅰ、Ⅱ、Ⅲ和Ⅳ4个类群,它们分别为优良纤维品质、早熟、松散株型和高产的品种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熟性与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产量构成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呈正相关,且多数性状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66.92%;并对110份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排名第一的品种为中棉113(0.67),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株型相对松散等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甘肃审定品种的早熟性显著优于西北内陆和新疆审定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显著低于西北内陆和新疆审定品种.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在30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多数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呈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株型向更为紧凑的趋势演变;早期育成品种的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强度呈负相关,而近期育成品种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强度呈正相关.[结论]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在育种改良过程中,与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的主要性状指标分布广泛,逐年呈显著提升的演变趋势;近期育成品种已实现了单株结铃数与纤维长度和强度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 陆地棉 早熟 产量 纤维品质 株型 西北内陆棉区 育种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对硫色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新型马铃薯抑菌保鲜材料,本研究通过共蒸发-冷冻干燥法制备出香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其稳定常数,并采用紫外光谱、~1H NMR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的方法进行表征,探究香芹酮/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硫色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酮与羟丙基-β-环糊精成功生成了主客体比为1∶1的包合物,产率达到93.6%,表观稳定常数为409.39 L·mol-1。生成包合物后,香芹酮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都明显增强,且对硫色镰刀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3.11 mmol·L-1。因此,将挥发性液体香芹酮制备成羟丙基-β-环糊精固体包合物可行,且对马铃薯贮藏病害干腐病病原菌硫色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马铃薯抑菌保鲜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芹酮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硫色镰刀菌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345.19±3.89) kg]相近的10月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CON组)和牛至精油组(OEO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2组试验牛分别补饲0(CON组)和20 g/(头·d)(OEO组)牛至精油。预试期30 d,正试期27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头牛屠宰,取背最长肌6.0 kg,平均分成5份,贮藏在4℃有氧环境中,分别在熟化的0、1、3、5、7 d测定肉品质与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 CON组和OEO组的亮度(L*)值分别在成熟5、7 d时达到最高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在成熟7 d时达到最高值。OEO组的L*值和a*值在成熟1、3、5、7 d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b*值在成熟3、5 d显著高于CON组(P<0.05)。2)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CON组和OEO组滴水损失持续减小,失水率和蒸煮损失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成熟1、3、5、7 d时,OEO组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ON组(P<0.05);成熟5 d时,OEO组的失水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3)成熟各阶段大理石花纹评分和剪切力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 CON组和OEO组的pH均于成熟5 d时降至最低,达到极限pH(pHu)。成熟5、7 d时,OEO组pH显著低于CON组(P<0.05)。成熟各阶段OEO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5)与CON组相比,成熟0 d时,OEO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成熟1 d时,OEO组GSH-Px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成熟3 d时,OEO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提高(P<0.05);成熟5 d时,OEO组SOD、GSH-Px活性以及T-AOC和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G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肉色和嫩度,提高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抗氧化能力,尤其改善成熟5 d时牛肉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牛肉的pHu,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失水率和滴水损失,从而维持生鲜肉的保水能力。

关键词: 牛至精油 牛肉 宰后成熟 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生氰糖苷合成关键酶CYP79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YP79蛋白是生氰糖苷合成关键酶,但关于亚麻 CYP79基因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对包括亚麻在内的 9种作物的CYP79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亚麻CYP79基因的序列特征、复制事件、共线性关系、系统进化、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亚麻、白亚麻、毛果杨、木薯、芝麻、高粱、大豆、葡萄及水稻中分别鉴定到9、9、3、2、5、7、6、16和4个CYP79家族成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YP79基因的进化具有物种特异性;LuCYP79不均匀分布在 4 条染色体上,具有 1~3 个外显子,其启动子区含大量激素与逆境响应相关元件;共克隆到 8 个亚麻CYP79 基因的全长 DNA 序列及 5 个成员的全长 cDNA 序列;LuCYP79 蛋白序列长度为 282~565 aa,等电点为5.84~9.14,分子量为31.56~62.86 kD,均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内质网;共有5对基因发生复制事件,占全部基因的77.8%,全部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其中LuCYP79-1和LuCYP79-9在拟南芥和木薯中均具有同源基因.表达分析表明,LuCYP79家族成员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各成员在不同遗传背景下表达模式不同,其中LuCYP79-1、LuCYP79-7、LuCYP79-8和LuCYP79-9在4个品种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50 d时的LuCYP79-1/LuCYP79-7与成熟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0 d时的LuCYP79-7/LuCYP79-8及(LuCYP79-7+LuCYP79-9)/LuCYP79-8分别与成熟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步推测其可能是亚麻籽生氰糖苷合成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阐明亚麻CYP79蛋白的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并为培育低生氰糖苷亚麻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亚麻 CYP79基因家族 生氰糖苷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