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837条记录
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

世界农业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摘要:我们从1978年开始进行外源DNA导入棉花的研究,已从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中棉、棉属野生种以及苘麻DNA导入棉花等不同组合中得到了变异后代。1979年以来,我们用外源DNA导入的手段,又把抗病棉的抗病基因转移入高产、优质的感病棉品种中,转移率高达10~(-1)-10~(-2),並通过病圃筛选获得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新品种,同时探讨了在分子水平上的抗性转移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海岛棉DNA导致陆地棉性状的变异

遗传学报 1981 SCI

摘要:近年来,将不同生物的具有已知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导入受体生物细胞内,并使之表达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尽管有些人对这类工作的结果提出质疑,引起争论,可这几年来,许多用植物组织培养系统做的遗传转化研究工作相继表明,外源DNA片段可以通过转化的手段导入植物细胞内,部分片段似还可被受体细胞DNA整合乃至表达。 在我国,自1977年底起开展协作,用小麦、水稻、棉花等作为受体亲本,配成各种亲缘不同的组合,进行外源DNA片段的导入研究,初步获得了一些结果。本文报道了利用外源海岛棉DNA注射导入陆地棉后,在其子代中产生变异的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CO_2同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科学通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PEPC, PPDK, NADP-ME, PEPC + PPDK酶基因水稻及原种为材料, 比较C4途径有关光合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CO2交换等生理指标, 重点研究了转PEPC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 结果如下: (1) 转PEPC基因水稻PEPC活性比原种高20倍; 光饱和光合速率比原种高55%, 羧化效率提高50%, CO2补偿点降低27%. (2) 在高光强(3 h)或光氧化剂甲基紫精(MV)处理后, 与原种相比, 转PEPC基因水稻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 光化学猝灭(qP)下降较少, 证明其耐光抑制和耐光氧化能力增强. (3) 在高光强条件下, 转PEPC基因水稻中RuBPCase活性变化不明显, 但碳酸酐酶(CA)诱导活性增加1.8倍. 这些结果为揭示高光合效率机理和高光合效率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光合特性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叶绿素荧光 PEP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新规律

江苏农业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 2年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发生的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 ,病害的传播介体灰飞虱在苏北地区一年可发生 5代 ,其中第 1代成虫和第 2代若虫为主要传毒世代。病害在田间先后出现 4个显症高峰 ,其中第 2和第 3发病高峰是主要危害高峰 ,发病株数占田间总病株数的 90 %以上。随着水稻栽培模式和品种布局的变化 ,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目前该病害在田间的一般发病规律为 :早播田重于迟播田 ;水秧田重于旱秧田 ;常规移栽田重于小苗抛栽田 ;秧池重于大田 ;沿海滩涂重于内地 ;孤立秧池重于连片秧池 ;晚粳重于其他品种 ;周围杂草丛生的稻田病害发生加重 ;冬季小麦面积大的地区病害发生重。据初步分析 ,水稻落谷期和移栽期是病害发生轻重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因子都通过影响水稻落谷时间和移栽时间而起作用。锐劲特等药剂防治灰飞虱有较好效果 ,在重病区种植抗耐该病的水稻品种也是较好的防治措施之一。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灰飞虱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与品种类型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摘要:分蘖末期测定,90个稻品种氮利用效率(地上部于重mg/mgN)有明显差异。最大差异达77.4%。氟利用效率的总趋势为:古老地方品种>现代有成品种,高秆品种>矮秆品种,但有例外。籼、粳稻间无规律性差异。高氮效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明显较低,而光合速率则下降不显著。株高、叶色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预测水稻品种氮利用效率的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讨论了土壤活性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土壤活性碳含量为049~499mg/g、CPMI为516~165。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CPMI的影响为绿肥(GM)>厩肥(FYM)>FYM+NPK>参考(REF)>NPK>对照(CK);对水稻土为:稻草(RSC)>FYM>FYM+NPK>REF>NPK>CK。黄棕壤GM、FYM和FYM+NPK处理的CPMI分别比REF提高了50%、459%和219%,NPK和CK下降了6%和381%。潮土施肥10年的CPMI与施肥5年相比,FYM和FYM+NPK提高了284%和197%,而NPK和CK下降87%和179%。相关分析表明,CPMI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相关或极相关。这表明CPMI可灵敏地反映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关键词: 活性碳,碳库管理指数,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空心莲子草的研究现状

江苏农业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Griseb)是一种外来杂草 ,它生长迅速、抗逆性强 ,适应于水生和陆生环境 ,利用宿根和地下茎越冬 ,靠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滋生蔓延 ,危害严重 ,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草害问题。化学防除是目前我国防除空心莲子草的主要措施 ,常用的除草剂有草甘膦、使它隆及其复配剂等 ,这些除草剂能有效控制空心莲子草 ,但不能起到根除作用。利用曲纹叶甲 (AgasicleshygrophilaSel mametvogt)取食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试验在很多地区取得明显效果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空心莲子草作为饲料、绿肥、中药、食用菌培养料的利用价值正在发掘之中。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分布及危害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冬虫夏草功能成分及保健作用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 功能成分 保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提高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枯、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传统育种缺乏抗源,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是植物防御体系中的两种防卫因子,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据此构建了4个单价和2个双价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以及1996~2000年温室及病圃多代筛选鉴定,已培育出对枯、黄萎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将抗病基因导入国产抗虫棉品种GK19中,还获得了兼抗病、虫的转基因优系。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β-1,3-葡聚糖酶基因 转基因棉花 枯、黄萎病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