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837条记录
5种不同缓释肥在盆栽菜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形势下,阳台蔬菜越来越受城镇居民的欢迎.筛选适宜盆栽菜用甘薯生长的缓释肥,可为盆栽菜用甘薯科学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指导.采用盆栽实验方法,以“薯绿一号”为实验材料,以复合肥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缓释肥处理:T1(15-10-12), T2(25-14-12), T3(15-15-15), T4(14-13-13), T5(18-9-9).研究不同缓释肥对菜用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缓释肥可促进菜用甘薯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及品质,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AD)质量分数,各个生理指标间的关系密切,用叶绿素仪测定菜用甘薯的叶色值(SPAD)可以预测菜用甘薯的产量及品质.施用T5处理(绿盼缓释肥)的整体效果最优,可推荐在菜用甘薯盆栽种植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 菜用甘薯 缓释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IbHKT-lik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高亲和钾转运体HKT基因具有Na+(或K+)单向运输或Na+-K+共转运作用。为了探究甘薯高亲和钾转运体HKT的离子转运情况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克隆得到1个甘薯钾离子转运体IbHKT-like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IbHKT-like基因序列全长为1 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IbHKT-like蛋白有2个TrkH(细菌钾转运系统Trk亚基)保守结构域,10个跨膜片段。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IbHKT-like蛋白与旋花科的矮牵牛InHKT6氨基酸序列十分相似,相似度为90.63%。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IbHKT-like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膜,在叶绿体中存在少量分布。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IbHKT-like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bHKT-like基因的表达受到低温、干旱、高盐及过氧化氢胁迫的诱导,说明IbHKT-like基因可能在甘薯抵御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甘薯 IbHKT-like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性影响的研究态势分析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

摘要:为明晰对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抵抗逆境等方面作用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本文利用科学文献计量法,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近30年来即1991-2021年间的中英文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处理,总结了丛枝菌根真菌抗性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变化、国家和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丛枝菌根真菌抗性研究仍然是研究热点,研究文献中出现较高频次的关键词有“盐胁迫”“干旱胁迫”等;2)国内外主要研究单位集中在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等高校和研究院所;3)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逆境的研究以及与其他微生物的协同抗逆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抗性研究 文献计量分析 Web of Scien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P2/ERF转录因子参与植物次生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P2/ERF (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至少含有1个由60~70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组成的特有的AP2结构域,根据AP2结构域数量和相似性可划分为5个亚家族:AP2 (APETALA2)、DREB(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ERF (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RAV (Related to AB13/VP)和Soloist。AP2/ERF转录因子通过AP2结构域中的YRG和RAYD保守元件与靶基因结合,实现对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功能。目前,AP2/ERF已成为研究植物抗逆机制和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热点候选基因,越来越多植物AP2/ERF家族及其成员被报道。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AP2/ERF家族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述了AP2/ERF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分类,重点介绍了该类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以及参与生物、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AP2/ERF转录因子可能的研究热点和领域,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该类转录因子基因进行植物遗传改良以及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AP2/ERF 转录调控 次生代谢 生物及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业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近20 a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与统计分析,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以及末端资源化等角度对不同养殖类型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推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的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在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国内研究集中在生猪污染领域,而国外以肉(奶)牛污染防治研究为主,国内外文献对水产养殖污染的关注度均不足;在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方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点,其中国内对堆肥、厌氧发酵等方向的研究热度较高,研究关注点多与土壤污染相关,而国外研究的关注点更为全面,包括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养殖污水处理以及温室气体等。未来我国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废弃物多元化处理的技术模式,关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养殖业造成的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的致污机理及控制技术,以期完善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控效果。

关键词: 养殖业 污染防治 文献计量 治理技术体系 研究热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甘薯SSR标记遗传图谱构建与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理想农艺性状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而选择甘薯理想农艺性状的育种手段还很缺乏。本研究以分枝数多、蔓长中等、高产紫肉甘薯品种徐紫薯8号为母本,分枝数少、长蔓、中等产量白肉甘薯品种美国红为父本,以F1代分离群体的274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甘薯分子连锁图谱,能够加密已有的遗传图谱。其中母本图谱包含24个连锁群(linkagegroups,LGs),图谱总长1325.8cM,标记间平均距离9.2cM;父本图谱包含21个LGs,图谱总长1088.6 cM,标记间平均距离8.2 cM。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甘薯地上部分枝数、茎蔓直径、最长蔓长、叶柄长度和节间长度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检测到1个与分枝数相关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3.2%;1个与茎蔓直径相关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16.7%;2个与最长蔓长相关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9.5%和13.7%;2个与叶柄长度相关定位的重要农艺性状QTL,可以开发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室内早代苗期筛选具有理想农艺性状的株系,从而提高田间选择效率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8.8%和11.3%;5个与节间长度相关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9.6%~28.1%。利用定位的重要农艺性状QTL,可以开发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室内早代苗期筛选具有理想农艺性状的株系,从而提高田间选择效率。。

关键词: 甘薯 分枝数 茎蔓直径 最长蔓长 叶柄长度 节间长度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三角地区市场常见农产品中40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和特征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长三角地区市场小麦、玉米、稻谷、番茄和桃等常见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和特征,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的超市、农家和农贸市场等抽样采集农产品720份,包括120份小麦、150份玉米、150份稻谷、150份番茄和150份桃。谷物样品先后经水和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果蔬样品经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通过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准确测定其中40种重要真菌毒素的含量。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检出率和含量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与产地温、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20份农产品中共检测到36种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链格孢霉毒素、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修饰物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等,总检出率为75.3%。其中,伏马毒素B1(FB1)检出率最高(49.0%),其次为细交链孢菌酮酸(TeA)(37.5%)、伏马毒素B2(FB2)(35.7%)、腾毒素(Ten)(29.6%)、伏马毒素B3(FB3)(29.3%)、ZEN(22.6%)、DON(21.4%)、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0.7%)、赭曲霉毒素A(OTA)(10.4%),赭曲霉毒素B(OTB)(8.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7.2%)、赭曲霉毒素C(OTC)(6.4%)、黄曲霉毒素B2(AFB2)(5.8%)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5.4%)。59.5%的农产品样品受到2种或2种以上真菌毒素污染,同一份样本中被检出毒素数量最多达到23种。根据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有1份玉米样本黄曲霉毒素B1(AFB1)超标,1份稻谷样本OTA超标,6份小麦和2份玉米样本ZEN超标,总超标率为1.4%,整体污染水平不高。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表现出一定的类型和地区差异。小麦中,Ten、TeA和DON污染最严重;玉米中,伏马毒素污染较普遍;稻谷中则主要为Ten、TeA和伏马毒素;果蔬中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和链格孢毒素等真菌毒素检出较多。从地区来看,浙江省小麦样品中DON和ZEN污染水平最严重,安徽省玉米样品FB1污染浓度较高,而江苏省稻谷样品中DON和ZEN的检出率和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相关性分析表明,谷物中Ten、TeA、FB1、DON和ZEN等毒素的含量与产地温、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果蔬中毒素的含量与温、湿度均无相关性。【结论】长三角地区市场农产品被多种真菌毒素污染,总体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单一样品受到多种毒素混合污染的情况较多,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农产品 混合污染 长三角地区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