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837条记录
优质高产淀粉型甘薯徐薯37选育及性状鉴定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摘要:徐薯 37 以多抗高淀粉甘薯品种豫薯 13 为母本,通过集团杂交,经多年多点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2017、2018 年江苏省甘薯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 年平均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达 31.51、9.79 t/hm2,较对照苏渝303 增产 15.02%和 36.16%.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徐薯 37 干基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0.02±1.02)、(156.24±5.26)、(20.37±1.05)、(12.33±0.82)、(208.97±7.42)μg/mg,食味较好;干基淀粉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65.01±0.59)%和(20.98±0.21)%,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终值黏度分别为(570.00±1.00)、(214.67±5.69)、(200.98±1.53)mPa·s,糊化温度为(78.87±0.35)℃.徐薯 37 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感根腐病.该品种于 2020 年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编号为GPD甘薯(2020)320001,2021 年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编号为CNA20191000334.

关键词: 徐薯37 高淀粉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氮肥配施有机肥及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甘薯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摘要: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施用硝化抑制剂是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消减施肥所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2019、2020年针对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植体系,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用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减量施氮+有机肥(80%N+M)、减量施氮+有机肥+硝化抑制剂(80%N+M+NI)和减量施氮+硝化抑制剂(80%N+NI)6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减量氮肥配施有机肥及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甘薯产量及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与NPK处理相比:采用M、80%N+M、80%N+M+NI和80%N+NI 4种施肥处理方式2年,土壤pH值升高0.19~0.34;所有有机肥施用处理(M、80%N+M、80%N+M+NI)下的甘薯产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2020年,80%N+M处理下的甘薯T/R值降低明显,80%N+M、80%N+M+NI处理平均薯块质量分别增加21.8%、18.7%;仅减量施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下的甘薯产量及大薯(>250g)比例显著降低(P<0.05).可见,在甘薯小麦种植体系下,减量氮肥下配施有机肥或者配施有机肥和硝化抑制剂,可显著减缓氮肥施用导致的土壤酸化进程,且有利于甘薯薯块膨大.

关键词: 甘薯 有机肥替代化肥 土壤pH值 产量及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养分累积及氮同化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养分累积及氮同化途径的影响,以油菜品种中双11为材料,通过营养液设置正常对照(CK)、低氮(-N)、低镁(-Mg)和低氮低镁(-N-Mg)4个处理,分析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氮、镁吸收累积及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氮、镁缺乏显著抑制油菜苗期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相比,-N、-Mg和-N-Mg 3种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68.49%,35.49%,69.71%。-N处理刺激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增加;-Mg处理抑制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降低。并且氮、镁交互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均有显著影响,-N处理油菜根部镁含量及累积量显著增加,而-Mg处理油菜地上部氮含量及累积量显著降低;缺镁会导致油菜NH4+含量显著提升,并且-N-Mg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影响的主要效应来自氮的缺乏。进一步比较不同处理下氮同化关键酶活发现,与对照相比,-N处理油菜新叶、老叶中NR、GS活性均显著降低,根部NR、GS和GOGAT活性均显著降低;-Mg处理GS活性也显著下降,但是降幅小于-N处理,而NR和GOGAT活性显著升高。综上所述,氮、镁缺乏对油菜苗期氮、镁积累存在交互作用,低氮胁迫会降低油菜苗期氮的吸收积累继而抑制植株氮同化;低镁胁迫可以通过提高铵态氮、NR和GOGAT活性来促进氮在无机氮间以及无机氮向有机氮的同化。

关键词: 油菜 氮镁胁迫 交互作用 养分积累 氮同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宝枫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与可溶性糖、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元宝枫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对元宝枫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油脂积累与可溶性糖积累和蛋白质积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体和蛋白体在元宝枫花后80 d时开始发育,且后期数量均大量增多,直至填满整个细胞。元宝枫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整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其中油酸和亚油酸是2种主要的脂肪酸,且积累模式大致相同;蛋白质含量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不断增加,在花后210 d达到最大值(161.18 mg/g),且蛋白质积累与油脂积累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为元宝枫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元宝枫 种子发育 脂肪酸 可溶性糖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遗传特性分析与QTL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茎线虫病由马铃薯腐烂线虫引起,是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检疫性病害。挖掘抗茎线虫病基因并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控茎线虫病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前期以抗茎线虫病甘薯品种美国红为父本,感病品种徐紫薯8号为母本,通过控制授粉有性杂交方式构建了包含274个F1子代的分离群体。以该F1群体为材料,利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F1子代的茎线虫病抗扩展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呈连续性偏峰态分布,甘薯茎线虫病发病体积比与扩展直径和扩展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薯块直径、薯块长度和薯块长宽比无相关性,说明薯块的大小和薯形对抗扩展性鉴定结果无影响。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遗传力为75.7%,表明抗扩展性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基于前期构建的甘薯SNP遗传图谱对抗扩展性进展QTL定位,获得与抗扩展性紧密连锁的QTL 10个,解释6.6%~10.7%的表型变异。候选基因功能注释表明,苯丙素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代谢等通路参与抗病胁迫。筛选5个关键候选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在接种茎线虫后候选基因itf13g19570表达量显著增高。研究结果为甘薯茎线虫病抗病基因挖掘和抗病机理解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 F1群体 遗传力 QTL定位 候选基因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噬菌体裂解酶专家共识-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抗生素持续、不合理应用乃至滥用,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抗多黏菌素mcr-1基因以及耐万古霉素"超级细菌"的发现,标志着"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为了应对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残留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减抗、限抗、禁抗"战略的实施,这是破解抗生素长期应用引发系列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事关畜禽健康养殖、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一件大事.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新型替抗剂的研发提出新的需求,亟需在这些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其中噬菌体裂解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噬菌体裂解酶作为一类新型抗菌蛋白,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减抗、降抗中具有公共卫生战略价值.为推动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与应用,现汇聚全国十多位从事噬菌体裂解酶研究的专家和相关企业,联合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噬菌体国际研讨会和《中国兽医学报》,专题研讨国内外关于噬菌体裂解酶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对噬菌体裂解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一系列共识.

关键词: 噬菌体;裂解酶;专家共识;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PK6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甘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PK6在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为解析甘薯耐低温机制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5S::IbMPK6-GFP重组表达载体和对照载体质粒pDMC83转化甘薯愈伤组织,根据载体上特有的GFP序列设计引物对甘薯拟转基因材料进行分子鉴定,并通过qRT-PCR筛选表达量高的转基因株系。对非转基因植株(WT)和转基因株系进行低温胁迫和恢复处理,观察处理后及恢复后的表型变化;检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和氮蓝四唑(NBT)染色法观察活性氧的积累情况;分析低温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转录因子基因IbCBF3和下游基因IbCOR27的表达水平。【结果】共获得12株IbMPK6过表达甘薯株系,筛选IbMPK6表达量最高的3个过表达株系(L3、L8和L11)用作低温胁迫分析材料。低温胁迫下WT的Fv/Fm为0.50,而转基因株系L3、L8和L11的Fv/Fm分别为0.79、0.79和0.80,与WT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温度恢复后,转基因植株中Fv/Fm恢复至低温处理前水平,而WT中Fv/Fm仅为0.70,极显著低于转基因植株。低温胁迫下,WT的丙二醛含量为0.05μmol·g-1,而转基因株系L3、L8和L11中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0.02、0.04和0.02μmol·g-1,显著低于WT。温度恢复正常后,WT中的丙二醛含量为0.03μmol·g-1,而转基因株系L3、L8和L11中的丙二醛含量均为0.01μmol·g-1。DAB和NBT染色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WT叶片与转基因株系叶片相比,染色较深,说明WT比转基因植株积累了更多的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和温度恢复后,转基因植株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均显著低于WT。qRT-PCR结果表明IbCBF3和IbCOR27受低温诱导表达,且在WT和转基因株系之间差异显著。【结论】过表达IbMPK6甘薯植株通过缓解光合系统和膜系统的损伤、减少活性氧的积累,提高了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IbMPK6通过调控低温通路中相关基因IbCBF3和IbCOR27的表达,参与甘薯低温信号转导途径。

关键词: 甘薯 IbMPK6 转基因株系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殖酸尿素研究进展及其在甘薯上的应用前景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施用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措施之一,但长期不合理的施用导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下降,造成环境污染。腐殖酸作为一类生物活性分子,因其具有较强的吸附、络合能力,可与尿素形成络合物制备腐殖酸尿素肥料。腐殖酸尿素具有增产、增效、改善品质等作用,兼具制备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腐殖酸尿素在作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腐殖酸尿素在甘薯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着重综述了腐殖酸结构、络合作用、腐殖酸尿素的制备方式,并就腐殖酸尿素在多种作物中的应用效果,如腐殖酸尿素在调控作物根系伸长生长、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体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腐殖酸尿素在甘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及腐殖酸尿素调控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理论的相关研究在未来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腐殖酸尿素 粮食作物 甘薯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抗性鉴定与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抗性水平,初步分析其抗病原因,对东乡野生稻在水稻抗稻曲病育种工作中应用给予评价。【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东乡野生稻107份单株材料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以了解其抗性水平,并通过调查与统计试验材料的穗苞长度、宽度、菌液容纳量以及接种后一定时间内气温等因素,对东乡野生稻材料抗稻曲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07份东乡野生稻单株材料中,表现高抗的材料有19份,占鉴定材料的17.76%;表现抗病的材料有74份,占鉴定材料的69.16%;表现中抗的材料有12份,占鉴定材料的11.21%;表现中感的材料有2份,占鉴定材料的1.87%;高抗及抗病材料共93份,占鉴定材料的86.92%,没有感病及高感材料,表明东野材料整体对稻曲病有较好的抗性。穗苞长度、宽度及菌液容纳量调查结果显示,破口时东乡野生稻穗苞长度(28.73 cm)大于两优培九(22.05 cm),穗苞直径(0.65 cm)小于两优培九(0.87 cm),表明东乡野生稻与两优培九穗型存在显著差异,穗型的差异导致东乡野生稻穗苞菌液容纳量(0.88 mL)显著小于两优培九(1.93 mL),而穗苞菌液容纳量的减少降低了水稻与病原菌的接触数量,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正常生长下的东乡野生稻孕穗及破口时间均晚于两优培九,因此接种后一定时间内东乡野生稻平均温度(24℃)低于两优培九(28.3℃),而稻曲病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0℃,因此接种后东乡野生稻所处环境温度较低,不利于稻曲病菌生长,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另一原因。【结论】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在水稻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东乡野生稻来改变水稻的穗型或推迟水稻生育期,以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稻曲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黑斑病菌Cel61A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薯长喙壳菌致病相关基因多糖单加氧酶基因(CfCel61A)在病菌侵染甘薯中的表达模式及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以11株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为材料,克隆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明确CfCel61A蛋白理化性质,用qRT-PCR分析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fCel61A编码区均为1155 bp,一致率99.5%~100%,编码384个氨基酸,一致率为98.4%~100%;分子量为34.49kDa,等电点为5.59,亲水系数为-0.195,是稳定的亲水蛋白;N端有一个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核内,无跨膜结构;含58个磷酸化和2个糖基化位点,蛋白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为69.01%.CfCel61A在病菌侵染中表达量显著上调,但不同侵染阶段上调幅度不同,侵染'南京92'和'徐薯37'后分别在12h和6h达到最高.综上,CfCel61A在C.fimbriata侵染甘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为病害药剂开发提供新靶标.

关键词: 甘薯长喙壳菌 多糖单加氧酶 生物信息学 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