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865条记录
花椒窄吉丁化学感受蛋白AzanCSP7的三维模型预测及其与寄主挥发物的分子对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在结合及运输气味物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克隆了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zanCSP7(GenBank No. ON409462)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zanCSP7基因的CDS区长度为333 bp,编码110个氨基酸,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符合化学感受蛋白的典型特征。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花椒窄吉丁蛋白AzanCSP7和苹果小吉丁(A. mali) AmalCSP8紧密聚为一支,置信度100%。通过qPCR检测AzanCSP7在雌、雄成虫的头、胸、腹、足、翅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zanCSP7在雄虫和雌虫中的表达量均是在头部最高,且在雌虫头部和足部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雄虫(P<0.01)。使用RaptorX构建AzanCSP7三维模型后,通过AutoDock Vina与46种寄主挥发物配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寄主挥发物与AzanCSP7有2个主要的结合位置,位置1:由α-2螺旋(Glu29~Asn37)以及α-5螺旋和α-6螺旋之间的无规则卷曲(Gln84~Lys98)形成的凹槽,位置2:由α-4螺旋(Arg60~Arg71)和α-6螺旋(Glu99~Ser108)形成的凹槽;1组链状配体(香叶醇,月桂烯, α-罗勒烯,乙酸芳樟酯和乙酸香叶酯)和5组环状配体(可巴烯,荜澄茄油烯; β-榄香烯,葎草烯;右旋大根香叶烯,萜品油烯;胡椒酮, 4-侧柏醇, β-蒎烯, α-侧柏烯, β-水芹烯;莰烯, 4-蒈烯,倍半水芹烯,柠檬烯和3-蒈烯)分别与蛋白AzanCSP7有相同的作用氨基酸残基;筛选出6种与AzanCSP7结合力较好的配体(可巴烯, β-石竹烯, β-榄香烯,右旋大根香叶烯,荜澄茄油烯和葎草烯)。研究结果表明,AzanCSP7与寄主挥发物有较好的亲和力,参与了识别寄主挥发物的过程。本研究为阐明AzanCSP7在嗅觉机制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椒窄吉丁 化学感受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寄主挥发物 分子对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金针菇提取物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含量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建立了金针菇提取液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DAD)含量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检测波长218 nm,运行缓冲液30 mmol·L-1硼砂缓冲液和10 m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 H 9.2),分离电压25 k V,进样时间为5 s时,该方法能够检测到金针菇提取液中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检测限为0.17μg·mL-1,并在0.03~2.00 mg·mL-1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标准曲线获得回归方程y=2E+6x-345.69,R~2=0.999 4,将金针菇图谱中的相应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峰面积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得β-烟酰胺单核苷酸含量为27.57μg·mL-1。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β-烟酰胺单核苷酸标准品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相对偏差为0.68%和1.44%;且样品8 h内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26%和2.82%;β-烟酰胺单核苷酸在金针菇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9%~94%。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金针菇提取液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测定,为食用菌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β-烟酰胺单核苷酸 金针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鲚洄游生物学及应激胁迫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刀鲚(Coilia nasus)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俗称刀鱼。刀鲚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及相关湖泊的重要商业渔业资源,其味道鲜美和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查阅了刀鲚相关研究资料,对其洄游习性、应激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以期为刀鲚资源养护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刀鲚 洄游 生物学 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与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秸秆还田量不同灌水量处理间差异明显,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秸秆还田量有利于提高春玉米成熟期株高与叶面积,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互作显著影响成熟期穗重。不同灌水量下春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差异均显著,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也差异显著,350 mm灌水量下秸秆还田3 000 kg/hm~2处理、450 mm灌水量下秸秆还田6 000 kg/hm~2处理产量具有显著优势。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播前土壤蓄水量、收获土壤蓄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秸秆还田比不还田土壤蓄水量增加6.38%~9.8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67%~22.68%。在沈阳地区枯水年春玉米秸秆还田量3 000 kg/hm~2、平水年秸秆还田量6 000 kg/hm~2是区域最佳的秸秆还田量。

关键词: 春玉米 灌水量 秸秆还田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种质资源抗靶斑病和炭疽病鉴定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技术,2019-2020年对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及中国的高粱雄性不育系(A)及相应的保持系(B)共166份材料进行高粱靶斑病(Bipolaris sorghicola)和高粱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ublineolum)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高粱靶斑病表现高抗(HR)的资源26份,占总数的15.66%;抗病(R)资源34份,占总数20.48%;中抗(MR)资源42份,占总数的25.30%;感病(S)资源46份,占总数的27.71%;高感(HS)资源18份,占总数的10.84%。对高粱炭疽病表现高抗(HR)的资源8份,占总数的4.82%;抗病(R)资源84份,占总数的50.60%;中抗(MR)资源56份,占总数33.73%;感病(S)资源14份,占总数的8.43%;高感(HS)资源4份,占总数的2.41%。由结果可知,雄性不育系与其相应的保持系对高粱靶斑病的抗感特性不存在差异,但极少数品系(Tx2790、91NF18、KSP335)对高粱炭疽病的抗感特性存在差异。供试材料中美国的抗高粱靶斑病和炭疽病资源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应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和改良。本研究共鉴定出兼抗高粱靶斑病和炭疽病的材料38份,包括美国20份,中国16份,印度2份,丰富了我国高粱抗病基因资源,有助于加快高粱抗病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进程。

关键词: 高粱 靶斑病 炭疽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梨新品种'红丰梨'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丰梨’是从以‘红茄梨’为母本,‘南果梨’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早熟红梨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10 g。表面红色,果肉白色,后熟后肉质细腻多汁,微香,风味酸甜,石细胞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3.3%,总糖10.84%,可滴定酸0.38%,维生素C 0.0229 mg·g-1。可在辽宁鞍山、锦州、葫芦岛及相似气候条件地区栽培。

关键词: 红皮 早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育期和货架期设施韭菜中甲拌磷及其代谢产物残留分析与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设施韭菜可食用部分在生育期和货架期甲拌磷及代谢产物的吸收与分解规律,明确其膳食风险。[方法]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设计盆栽试验,收集韭菜根系处土壤,割刈可食用部分,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土壤和韭菜中甲拌磷及代谢产物含量,并计算其膳食风险。[结果]生育期,土壤中甲拌磷呈现出下降趋势,甲拌磷砜和甲拌磷亚砜先上升后下降;生育期,甲拌磷在韭菜可食用部分残留量低于检出限,甲拌磷砜和甲拌磷亚砜残留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收获期达到峰值,分别为0.98、1.86 mg/kg;货架期,韭菜可食用部分甲拌磷低于检出限,甲拌磷砜和甲拌磷亚砜随货架期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货架7 d时韭菜加速变质,此时甲拌磷砜和甲拌磷亚砜残留量为0.43、1.17 mg/kg;货架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ADI)呈现出下降趋势,整体%ADI由581%降至321%,甲拌磷%ADI较低,甲拌磷砜%ADI由214%降至92%,甲拌磷亚砜%ADI由412%降至254%。[结论]甲拌磷的代谢产物是设施韭菜可食用部分主要农药残留,来源于土壤和自身富集,直接造成货架期膳食摄入风险不可接受,因此应加大对甲拌磷代谢产物的监测与研究。

关键词: 韭菜 甲拌磷 甲拌磷砜 甲拌磷亚砜 代谢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单播与混播禾豆牧草的生长特性及种间关系

草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测定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单播和混播)和播种密度(正常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生长特性、生产力及竞争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时间对两种牧草的株高和株高生长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01),种植方式对羊草的株高生长速率和干鲜比有显著影响(P<0.05),播种密度对羊草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时间与种植方式对两种牧草的株高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种植方式与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的株高、株高生长速率及干鲜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时间、播种方式、播种密度三因素对紫花苜蓿的株高、株高生长速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羊草和紫花苜蓿分别在高密度单播种植和高密度混播种植下具有更高的株高,羊草在返青期和收获期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紫花苜蓿在分蘖期和收获期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羊草的干鲜比在单播种植下高于混播种植,紫花苜蓿仅在正常密度单播种植下显著高于混播种植。正常密度混播和高密度混播种植比正常密度单播种植和高密度单播种植分别降低了5.02%和8.79%的地上生物量。3)不同密度混播处理下两种牧草地上部分种间相容性较好,地下竞争激烈,且随密度增加地下种间竞争加剧。不同密度混播种植下羊草的竞争力均高于紫花苜蓿,但随密度增加,羊草的竞争力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和紫花苜蓿单播种植有利于牧草生物量的积累,混播种植有利于牧草茎叶比、根冠比和干鲜比的降低。

关键词: 羊草 紫花苜蓿 种植方式 播种密度 牧草产量 生长特性 种间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培肥对连作花生土壤肥力及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花生连作及化肥滥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碳库失衡等问题,开展有机培肥改善连作花生田土壤质量研究。【方法】实验选取连作5年的花生田建立四个完全随机区组,设置蚯蚓粪配施化肥(VM)、“NMM”菌肥配施化肥(BF)、单施化肥(CF)和无施入对照(CK)四个处理,在花生结荚期取样并比较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有效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与CK和CF相比,有机培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可矿化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P <0.05),其中VM处理效果最佳;有机培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矿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较CK和CF显著降低。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培肥与土壤总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与除了易氧化有机碳有效率以外的其他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呈负相关;碳库管理指数与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可矿化有机碳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正相关。【结论】合理有机培肥能够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同时有助于土壤非活性有机碳的积累。有机培肥对提高连作花生田土壤综合肥力和土壤碳库储量、缓解连作障碍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花生连作 有机培肥 综合肥力指数 土壤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模式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退化、花生连作障碍问题,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章古台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实验,设置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轮作(L1)、花生-玉米-花生轮作(L2)、玉米连作(YL)和花生连作(HL)4种种植模式,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L1和L2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丰度、细菌群落丰度、真菌群落丰度、放线菌群落丰度均显著高于YL和HL。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L1和L2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各菌群丰度呈正相关;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与土壤总PLFA含量正相关。综上,轮作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累积的驱动因素。花生-玉米轮作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关键词: 花生-玉米轮作 花生连作 磷脂脂肪酸法 土壤微生物群落 科尔沁沙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