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8条记录
品牌形成的系统哲学逻辑阐释

系统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主要回答了“品牌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揭示了品牌的哲学本质,并用系统哲学原理分析了品牌的形成过程。本文认为: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互动的关系性存在。一个产品标记符号经系统自组织的方式涌现成为凝结着消费者忠诚的品牌。而产品标志符号在这一交互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消费者对产品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而是经系统整体优化后形成更高层次结构成为品牌。品牌的建立、延伸、迁移和衰退会随消费者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本文对品牌本质的揭示为品牌概念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品牌 系统哲学 关系性存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7号桃树(Prunus armeniaca)盛花期霜冻害指标试验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北京7号桃树为研究对象,低温强度为主导指标、≤0℃温度持续时间为辅助指标,建立桃树盛花期霜冻害指标体系。采用大田试验,低温霜箱模拟,并结合霜冻历史调查资料分析的方法,得到北京7号桃盛花期花器发生轻霜冻(受冻率≤30%)、中霜冻(受冻率31%~60%)、重霜冻(受冻率61%~80%)和特重霜冻(受冻率≥81%)不同强度霜冻灾害的温度指标分别为最低气温≥-1.8、-1.9~-3.2、-3.3~-4.1、≤-4.2℃;气温≤0℃持续时间分别为≤2.6、2.7~5.2、5.3~7.0、≥7.1h。

关键词: 桃树 盛花 霜冻指标 试验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甘肃省主要畜产品生产区域结构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为了科学评价甘肃省主要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方法]文章运用资源禀赋指数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畜产品牛肉、羊肉、猪肉、禽肉和牛奶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凉市、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和张掖市肉牛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临夏州、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和白银市羊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甘南州、张掖市、临夏州、金昌市和酒泉市牛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定西市、陇南市、天水市、白银市和武威市生猪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酒泉市、张掖市、白银市和天水市家禽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论](1)甘肃省目前主要畜产品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各优势产区可依托资源、技术集聚要素,使区域内畜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特色品牌优势,积极走好产业化之路。(2)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草食畜产品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应充分结合区域自然、气候、草原、牲畜等资源禀赋,实现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努力打造民族特色牛羊肉品牌,促进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区农牧民增收脱贫。

关键词: 资源禀赋指数法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 区域结构 畜产品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生态循环发展措施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草食畜牧业是甘肃省传统优势产业和基础主导产业。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引起各方关注。[方法]文章依据面板数据,分阶段总结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的发展历程,梳理分析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及限制因素,并结合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探索提出甘肃省草食畜牧业优化发展的措施。[结果]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呈现出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升、全产业链模式逐步形成、草畜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凸显出产业链条短、发展动力弱、品牌效应不明显、科技支撑作用不强、产业化水平低、环保问题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生态压力大等系列问题。[结论]今后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应采取建立健全草食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草食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产业化经营管理体系、草产业开发体系等生态循环发展措施。

关键词: 草食畜牧业 现状 生态循环 措施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覆沙苹果园土壤肥力变化及配方施肥效应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覆沙是甘肃陇东半干旱地区苹果园土壤管理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增温、保墒、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等作用。对陇东旱塬地区覆沙苹果园土壤养分测定的结果表明:2007年至2017年,10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了0.91 g/kg,下降8.67%;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下降了1.23%,1.14%和1.33%;pH值达到8.59,提高了4.50%。"有机肥+化肥"配方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肥料配方处理均极显著地增加了一年生枝条数量,适量施氮、磷,促进了苹果叶片的生长,但过量施用抑制了百叶重量的增加。配施肥料处理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处理间果形指数、果实硬度、有机酸、水分等果实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覆沙 旱地苹果园 肥料配方 黄土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条件下北方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通过用间歇密闭室抽气法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夏玉米田间土壤氨挥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肥与追肥氨挥发一共持续了15d与11d,基肥时期氨挥发累积量在2.970~4.123kg·hm~(-2)之间,占施肥量的0.81~1.65%;追肥时期累积量在6.240~8.347kg·hm~(-2)之间,占施肥量的3.1~4.6%。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的总量范围在2.914~3.920kg·hm~(-2)之间,占施肥量的2.3~3.0%;垄作覆膜是降低氨挥发损失的有效施肥方式;而追肥条件下,有机物料还田、施用复合肥和添加尿酶抑制剂会增加氨挥发强度。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碱性土壤上,在严格的控制条件和良好的施肥管理条件下,氨挥发损失量仅占总施肥量的约1~2%。

关键词: 氨挥发 北方土壤 施肥模式 夏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研究西北荒漠灌区土壤化学性状和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为荒漠绿洲灌区土壤的改良与管理提供依据。选取甘肃河西荒漠灌区撂荒地(CK)及紫花苜蓿主栽品种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样地(种植年限分别为3,4,5,7,10年)为供试材料,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种植苜蓿较荒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增加了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年限苜蓿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以10年生苜蓿地最高,碱解N、速效P、速效K及5种酶活性均以5年生苜蓿地最大,除p 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外,其余指标均随土层的加深呈递减趋势。因此,在西北荒漠灌区,苜蓿适宜种植的年限为5年。

关键词: 苜蓿 土壤酶活性 土壤性质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及防控措施调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根据甘肃省第一、二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和78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和防控措施。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地膜使用总量152 025 t,年残留总量44 574 t,地膜污染地区差异明显,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黄土高原区、陇东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陇南山区、天水地区和甘南牧区。不同覆膜作物的污染量不同,污染最严重的是玉米。残膜碎片面积越大,残存在田间的数量越小。种植年限1~<10、10~<20、20~30 a的0~30 cm田间地膜残留量分别为27.62、30.78和42.26 kg·hm-2。耕地利用类型不同,残膜量大小则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粮食作物、花卉、蔬菜和经济作物。不同年限、不同种植作物及不同覆膜方式的田间地膜残留系数不同,综合残留系数为4.64 kg·hm-2·a-1。影响地膜残留量的因素主要有残膜碎片大小、地膜厚度、种植模式、农田距村庄距离、土壤质地、地膜重复利用和捡拾方式。2013年甘肃省已建立起了完整的废旧地膜回收体系,有回收企业231家,回收网点2 130个,残膜回收率为70.7%。同时采取了增加地膜厚度、调整种植模式、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质地、减少地膜重复利用、采用人工加机械捡拾、建立废旧地膜回收体系等农艺农机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地膜残留量,有效防治了农田残膜污染。

关键词: 农田地膜 污染 防控措施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