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及防控措施调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彦 1 ; 杨虎德 2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农田地膜;污染;防控措施;甘肃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ISSN: 1673-4831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478-4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根据甘肃省第一、二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和78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和防控措施。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地膜使用总量152 025 t,年残留总量44 574 t,地膜污染地区差异明显,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黄土高原区、陇东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陇南山区、天水地区和甘南牧区。不同覆膜作物的污染量不同,污染最严重的是玉米。残膜碎片面积越大,残存在田间的数量越小。种植年限1~<10、10~<20、20~30 a的0~30 cm田间地膜残留量分别为27.62、30.78和42.26 kg·hm-2。耕地利用类型不同,残膜量大小则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粮食作物、花卉、蔬菜和经济作物。不同年限、不同种植作物及不同覆膜方式的田间地膜残留系数不同,综合残留系数为4.64 kg·hm-2·a-1。影响地膜残留量的因素主要有残膜碎片大小、地膜厚度、种植模式、农田距村庄距离、土壤质地、地膜重复利用和捡拾方式。2013年甘肃省已建立起了完整的废旧地膜回收体系,有回收企业231家,回收网点2 130个,残膜回收率为70.7%。同时采取了增加地膜厚度、调整种植模式、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质地、减少地膜重复利用、采用人工加机械捡拾、建立废旧地膜回收体系等农艺农机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地膜残留量,有效防治了农田残膜污染。

  • 相关文献

[1]不同生态区糜子保苗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张磊,何继红,董孔军,任瑞玉,杨天育. 2012

[2]甘肃农作物种子质量追溯系统建立初探. 秦春林,李国芳. 2011

[3]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开乾. 2006

[4]甘肃旱地冬小麦主栽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及其相关性分析. 黄萍,罗俊杰. 2009

[5]藜麦在甘肃的研发现状及前景. 黄杰,杨发荣. 2015

[6]甘肃饲用高粱旱作栽培技术. 郝生燕,刘陇生,贺春贵,王国栋,顾娴,何振富,邹凤轩. 2018

[7]关于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陈炳东,樊廷录. 2006

[8]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 朱昭萍,王生林,董博. 2016

[9]甘肃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王晓娟. 2013

[10]甘肃省杏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王玉安,杨向明. 2008

[11]甘肃不同产地淫羊藿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董博,王克鹏,郭天文,张东伟,董青松,张朝巍,张国宏. 2015

[12]2017年甘肃马铃薯市场形势与2018年趋势分析. 李建武. 2018

[13]玉米穗腐病样品中木贼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金社林,郭成,魏宏玉,郭满库,何苏琴. 2014

[14]关于甘肃小杂粮产业化开发的思考. 赵有彪. 2007

[15]甘肃省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区划初报. 邱仲华,康永颉. 1997

[16]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 吴正强,岳云,赵小文,陈炳东,葛玉冰. 2008

[17]甘肃省主栽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与SSR分子标记分析. 李建武,李灏德,国宏,李高峰,马胜,张荣,贾小霞,齐恩芳. 2016

[18]甘肃苹果产业发展优势及提质增效对策. 乔德华,魏胜文,王恒炜,梁志宏,白贺兰. 2016

[19]甘肃省蝶类新记录. 刘月英,罗进仓,张升,刘波. 2008

[20]甘肃文县核桃园云斑天牛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林培录,王晨冰,张辉元.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