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13条记录
种植模式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针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退化、花生连作障碍问题,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章古台试验站进行田间定位实验,设置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轮作(L1)、花生-玉米-花生轮作(L2)、玉米连作(YL)和花生连作(HL)4种种植模式,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L1和L2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总丰度、细菌群落丰度、真菌群落丰度、放线菌群落丰度均显著高于YL和HL。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L1和L2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土壤微生物各菌群丰度呈正相关;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与土壤总PLFA含量正相关。综上,轮作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累积的驱动因素。花生-玉米轮作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花生连作障碍。

关键词: 花生-玉米轮作 花生连作 磷脂脂肪酸法 土壤微生物群落 科尔沁沙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和膨润土改良风沙土理化性质及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辽宁省西北地区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生物炭(水稻稻壳、玉米秸秆和竹子)和膨润土为改良剂,玉米为种植作物进行野外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和膨润土单施及混施对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和膨润土单施和混施均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生物炭和膨润土的施入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WR_(>0.25mm)(粒径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平均重量直径)和GMD(几何平均直径)的变化均表现为拔节期到吐丝期无显著性变化,吐丝期到成熟期变化显著,最大分别增加至1.8、2.0和1.3倍,且膨润土与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混施处理效果最佳;生物炭和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速效态氮、磷、钾的含量,其中CEC含量最大增加至2.9倍,膨润土与竹子生物炭的混施处理pH提高至1.2倍,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至5.7和2.4倍,碱解氮增加至6.3倍;玉米产量、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也有显著增加。生物炭和膨润土混施优于单施处理,其中施12t·hm~(-2)膨润土和1.9t·hm~(-2)生物炭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关键词: 风沙土 生物炭 膨润土 理化性质 大田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高粱是我国重要的多用途旱地经济作物,生产区域广,生态条件复杂,栽培方式多样,因此,构建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品种选择、种植规划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生产调研和专家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利用德尔菲法,利用橙子办公软件设计调查问卷,借助专家微信群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专家问卷调查,使用SPSSAU优序图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根据反复征询意见,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判分原则和标准,按综合得分将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分为适应(≥90分)、较适应(76~89分)和不适应(≤75分)3类。根据所建评价方法对适应性评价试验中6个代表性品种,对其在6个地区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论]证明结果符合实际。

关键词: 高粱 品种 生态适应性 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与膨润土对辽西北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农田土壤沙化造成其生产力低下,急需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保水保肥性,进而促进作物增产。以辽宁省西北地区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选取水稻稻壳、玉米秸秆和竹子3种生物炭与膨润土作为改良剂开展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用量改良剂单施及混施对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生物炭和膨润土,均可显著改善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与CK相比,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改良剂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混施处理中施用相同量的膨润土,其生物炭含量越高,效果越显著;2%膨润土显著提高了风沙土中粉粒的占比;改良剂提高了风沙土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CK相比,改良剂混合施用的效果优于单施,膨润土用量相同处理下,土壤中生物炭含量越高,其改良效果越显著,以2%生物炭和2%膨润土混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风沙土 生物炭 膨润土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探讨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玉米耕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阐明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为科学利用秸秆还田进行土壤微生态环境调节提供理论支持。试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三个秸秆还田量0.5kg/m~2(BLC)、1.0kg/m~2(QLC)、1.5kg/m~2(GLC)进行深埋还田处理。在玉米收获期取耕层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化学分析方法对细菌多样性、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秸秆还田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BLC、QLC、GLC分别较CK增加了13.48%、23.42%、25.45%。土壤养分与秸秆还田量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关系,拟合度R~2均大于0.99。土壤中独有OTU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GLC比CK、BLC、QLC分别提高160.78%、40.00%、64.19%。BLC提升了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QLC、GLC则起相反的作用。NMDS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显著,不同秸秆量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门水平上丰度前10的菌群门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秸秆还田驱动改变了旱地玉米耕地土壤养分及微生态,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理化和微生物不同指标的贡献不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关键词: 秸秆还田量 养分 细菌多样性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模式与经营模式分析

学术交流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农业家庭经营不仅能够适应传统农业也能适应现代农业,但在农业的产前、产后等领域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因此,作为一项政策安排,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我国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探讨新型经营体系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农业组织模式与经营模式尤显必要。我国的农业经营体系以保障农户土地经营权为中心,在"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鼓励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从组织属性上可分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三大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重视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与制度安排,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通过合理运用农业的股份合作制来突破农业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和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制度、合作经营制度和股份合作制的制度优势。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经营 组织模式 经营模式 股份合作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八大经济区视角的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分析

当代经济管理 2017 CSSCI

摘要:按照八大经济区划分法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2003~2012年1 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测度,发现八大经济区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是中国县域经济差异主要来源,而区域内县际的经济差异则处于相对次要地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八大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不同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收敛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提出县域发展建议:缩小地区差距、统筹区域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指导和政策调整,加强县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差异 绝对β收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按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八大经济区划分法对中国2003~2012年1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从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需创新县域协调发展制度,促进资源与市场的县域互补;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激活县域金融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此外,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强化县域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和效率职能。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空间相关性 溢出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职业培训对农民工工作转换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辽宁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利用辽宁省农民工2014年抽样调查数据,对职业培训能否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进行研究.在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对此做了回答.研究发现,企业提供的职业培训,通过增加专用性人力资本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政府或农民工自我提供的培训,由于增加的是通用性人力资本,因而无法有效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由此,研究认为,要想有效解决农民工的频繁工作变动问题,企业应把农民工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同时,地方政府可通过补贴政策来协助企业进行农民工培训,帮助企业分担培训成本和风险.

关键词: 职业培训 专用性人力资本 通用性人力资本 工作转换 农民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职业培训对农民工工作转换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辽宁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利用辽宁省农民工2014年抽样调查数据,对职业培训能否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进行研究。在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对此做了回答。研究发现,企业提供的职业培训,通过增加专用性人力资本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政府或农民工自我提供的培训,由于增加的是通用性人力资本,因而无法有效降低农民工的工作转换。由此,研究认为,要想有效解决农民工的频繁工作变动问题,企业应把农民工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同时,地方政府可通过补贴政策来协助企业进行农民工培训,帮助企业分担培训成本和风险。

关键词: 职业培训 专用性人力资本 通用性人力资本 工作转换 农民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