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银耳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银耳不仅是餐桌珍品,也是久负盛名的良药。通江段木银耳是优质高端银耳产品,也是老少边穷地区人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银耳段木栽培技术的一些参数逐渐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品种更新、技术升级的要求日益迫切。同时由于各种原因,银耳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控工作显著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通江银耳资源逐渐消失,优良品种欠缺,生产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病虫发生严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和栽培效益不佳等问题十分普遍,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市场中大量代料银耳假冒通江银耳充斥市场,由于研究的欠缺,对于通江段木银耳优良品质的发掘不足,当前尚未有关于段木银耳与代料银耳品质分析的系统研究。针对通江段木银耳的成分分析和产品开发工作亟待开展,这些工作不仅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是挽救和发掘通江银耳的重要举措。加强银耳段木栽培品种选育、工艺改进,对于促进“通江银耳”这一品牌的保护和增值刻不容缓。   本项目针对银耳段木生产和工厂化周年生产两种模式,开展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系列银耳产品开发工作,并对段木银耳和代料银耳的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加强了银耳多糖活性成分的研究,拟为保护段木银耳这一传统工艺、发掘保护通江银耳资源和品牌积极努力,为促进工厂化银耳生产栽培技术的成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结果明确香灰菌学名应为Annulohypoxylon stydium,并确认了段木中至少存在3种以上的香灰菌同属的物种,分析评价了香灰菌的特性,为资源开发和银耳/香灰菌配对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证实银耳香灰菌并非严格的一对一对配对,可以通过交叉配对的方式获得新的组合;开展了银耳新品种选育研究,探索了银耳航天育种工作,研究建立了银耳/香灰菌育种技术体系,获得优良新品种“川银耳1号”和“川银耳2号”,缓解了生产中品种缺乏的问题;针对段木银耳栽培技术粗放、出耳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建立了段木银耳栽培技术标准5项,开发应用了拌种剂、短段木栽培技术,显著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并降低劳动强度,为工厂化段木银耳栽培奠定了基础;系统发掘评价了代料及段木银耳产品在抗氧化、汤汁的硬度、胶黏性、粘附性、内聚性、弹性、咀嚼性以及香味等方面的差异;首次研究建立了银耳工厂化栽培技术参数,稳定了银耳产量和品质,实现周年生产;确定了银耳多糖提取技术参数,分离纯化获得3个纯度较高的银耳多糖,并确定了其理化性质。开发银耳产品6个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后,创产值已超过10亿元。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