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木薯‖玉米间作模式对木薯产量、薯构型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丽娟 1 ; 黄洁 1 ; 魏云霞 1 ; 王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关键词: 木薯;玉米;间作;薯构型;互作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2 年 11 期

页码: 22-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优化木薯‖玉米间作的栽培行距,设置木薯的等行距单作(MS_1)、宽窄行单作(MS_2)以及等行距间作1行玉米(MI_1)、宽窄行间作1行玉米(MI_2)、宽窄行间作2行玉米(MI_3)共5个模式处理,测定木薯和玉米的地上部农艺性状、产量,并测定木薯的薯构型、薯肉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表明,MI_3比MI_1、MI_2玉米株高增加9.5%~11.5%、茎粗增加14.4%~18.1%、总穗数增加45.1%~59.7%和鲜穗产量增加70.9%~76.4%。与单作相比,间作的木薯茎粗存在“竞争-恢复-反超”现象,间作可使鲜薯产量增加31.4%~56.2%、薯干产量增加34.7%~58.4%、淀粉产量增加37.5%~60.1%,收获指数提高35.1%~40.5%;其中,MI_3处理的增加幅度均为最大。各模式处理的薯构型为垄向半幅宽30.2~36.2cm、垂直垄向半幅宽20.6~26.4cm、薯深22.5~24.7cm;垄向0~40cm分布着95.1%~98.5%薯数和98.1%~99.8%薯重;垂直垄向0~30cm分布着≥86.9%薯数、≥97.2%薯重;0~25cm土层分布着93.7%~99.2%薯数、97.6%~99.9%薯重,以MI_3分布最广且最深。各模式的薯肉养分含量和食味差异不显著。收获木薯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表现间作优于单作、宽窄行优于等行距,以MI_3最优。综上,宽窄行木薯间作2行玉米模式在木薯地上部长势、薯构型、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优势最大,建议在海南省木薯生产上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华南9号食用木薯间作花生、玉米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黄洁,魏云霞,刘丽娟,韦卓文,张洁. 2022

[2]木薯的薯构型及其对机械收获的影响. 苏必孟,王娟,黄洁,魏云霞,邓干然,何冯光,郁昌的,陈晨,刘治. 2019

[3]行距配置对木薯薯块产量及薯构型的影响. 魏云霞,韦卓文,黄洁,王娟,李天,何冯光. 2023

[4]种茎排布对木薯鲜薯产量与薯构型的影响. 魏云霞,刘丽娟,黄洁,王娟,李天,何冯光. 2021

[5]对胶园间作木薯的思考及展望. 黄洁,周建国,林世欣,陈运灿,刘芯晓,李学. 2014

[6]种茎行向及芽向对间作木薯和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罗春芳,魏云霞,欧珍贵,黄洁,徐海强,杨龙. 2017

[7]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模式. 韦小贞,尹成和,李兆贵,韦艳春,马汉宝,许晓芳,黄柏玲,黄洁. 2011

[8]木薯与花生间作对产量和养分的影响. 徐海强,黄洁,魏云霞,李天. 2018

[9]木薯/花生间作体系中木薯行距配置对薯块产量的影响. 韩全辉,魏云霞,黄洁. 2017

[10]木薯/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光合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研究. 闫庆祥,魏云霞,黄洁,李天,徐海强. 2017

[11]木薯/花生间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徐海强,黄洁,刘子凡,魏云霞,苏必孟,李天. 2016

[12]木薯/花生间作对花生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全辉,黄洁,刘子凡,罗春芳,魏艳. 2014

[13]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养分吸收与利用优势的比较. 刘子凡,苏必孟,黄洁,魏云霞,张婷婷. 2019

[14]木薯和花生间作模式下2种作物光合与干物质积累特性. 陈晨,刘子凡,黄洁,魏云霞,苏必孟. 2022

[15]不同隔根方式下木薯与花生间作的竞争力分析. 刘子凡,刘治,黄洁,魏云霞. 2021

[16]番木瓜eIF4E突变基因的构建. 张东东,言普,沈文涛,黎小瑛,周鹏. 2012

[17]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NIa-vpg与PRSV-CP蛋白间互作. 王明钦,沈文涛,何尧声,周鹏. 2008

[18]MADS-box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对果实发育和成熟的调控. 刘菊华,徐碧玉,张静,金志强. 2010

[19]剑麻与烟草疫霉互作过程中的转录组研究. 张燕梅,赵艳龙,李俊峰,鹿志伟,杨子平,陆军迎,周文钊. 2018

[20]翻译起始因子4E及其异构体与植物病毒感染的联系. 袁贞,沈文涛,王冬梅,周鹏.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