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旱地休闲期间翻耕及覆盖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光 1 ; 白文斌 1 ; 高志强 1 ; 任爱霞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氮素;吸收;运转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102-1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立足旱地小麦休闲期降水和生育期用水错位问题,连续两年(2009—2011年)在山西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进行休闲期耕作和覆盖试验,研究不同时间深翻和不同覆盖方式的蓄保水分效果及水分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关系。结果表明:休闲期深翻(即麦收后45 d或15 d深翻),渗水地膜覆盖和液态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可提高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可提高旱地小麦各生育阶段,尤其前中期氮素积累量,且麦收后45 d深翻后渗水地膜覆盖效果较好;休闲期深翻,渗水地膜和液态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可提高开花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尤其是麦收后45 d深翻后渗水地膜覆盖处理。渗水地膜条件下,麦收后45 d较15 d深翻可提高开花期叶片和茎秆氮素积累量,可显著提高颖壳+穗轴氮素积累量,可显著提高开花期各器官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尤其是叶片和茎秆,从而显著提高籽粒氮积累量、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且除开花期各器官氮素对籽粒贡献率外,渗水地膜覆盖较液态地膜覆盖效果好,籽粒氮素积累量达17%,籽粒产量达13%。两年相关分析表明,休闲期深翻渗水地膜覆盖或液态地膜覆盖,降水较少年份的旱地小麦播前3 m土壤水分与花前氮素运转关系密切,而降水较多年份与花前氮素运转关系及花后氮素积累关系均较为密切,且与花后氮素更密切。研究表明,休闲期深翻(即麦收后45 d深翻)后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有利于旱地麦田蓄积休闲期降水,提高播前3 m各土层底墒;有利于小麦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积累,尤其前中期;有利于花前氮素向籽粒中运转,尤其叶片和茎秆;有利于籽粒中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 相关文献

[1]偏旱年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播前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李青,高志强,孙敏,董琦,贺立恒. 2013

[2]旱地小麦渗灌的节水节肥增产效应. 张松令,刘玲玲. 2002

[3]旱地小麦深松覆盖沟种栽培体系研究. 南殿杰,冯正龙,赵海祯,李燕娥,解红娥. 1991

[4]旱地小麦覆盖栽培高产机理研究. 赵海祯,梁哲军,齐宏立,王玉香,邵新胜,聂安全. 2002

[5]旱地小麦深松覆盖除草整地一体化耕作技术研究. 杨丽萍,朱晋云,柴跃进,李楠. 2015

[6]休闲期深翻时间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武雪萍. 2016

[7]不同耕作方式对石灰性褐土磷脂脂肪酸及酶活性的影响. 裴雪霞,党建友,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2014

[8]旱地小麦“一晚两增一缩一控”高产抗逆技术体系. 靖华,王娟玲,王裕智,马爱平,崔欢虎. 2009

[9]旱地小麦集水补灌播期密度效应研究. 崔欢虎,闫翠萍,靖华,马爱平,裴雪霞. 2002

[10]用高稳系数分析评价旱地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刘玲玲,张松令,陈永杰,闫淑萍,王丽萍. 2001

[11]山西南部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适播期与播量研究. 刘玲玲,张松令. 2012

[12]冬小麦品种生命力衰退原因的探讨. 卫云宗. 2001

[13]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张松令,刘玲玲,刘新月,郑王义. 2000

[14]山西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及增产途径探讨. 许瑛,任超,任杰成,刘金香. 2014

[15]修建蓄水窖工艺技术及旱地小麦有限补灌高产关键技术操作规程. 亢秀丽. 2010

[16]黄淮旱地小麦新品种高稳性评价及其育种策略. 刘新月. 1999

[17]旱地冬小麦应用绿色抗旱剂增产效应研究. 马爱平,高秀萍,靖华,崔欢虎,王裕智,亢秀丽. 2005

[18]栽培因素对旱地小麦个体生长发育的作用研究. 张松令,刘玲玲,刘新月,郑王义. 2001

[19]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与旱地小麦集水补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靖华,王裕智. 2005

[20]旱地小麦生产系统分析. 张松令,刘玲玲.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