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蕾 1 ; 张凤荣 1 ; 李超 2 ; 靳东升 3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侵蚀;黏化层鉴定;淋溶土分类;黄土高原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61-2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黏化层是淋溶土的首要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黏化层是在长期相对稳定的湿润淋溶条件下形成的。但黏化过程很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和土壤侵蚀作用而被打断。本文以山西土系调查16个淋溶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剖面黏化层与上覆下伏层、各剖面间的基本特征及其理化性状分析,探索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16个淋溶土剖面中大多数黏化层与上覆层之间的形态特征过渡明显,胶膜、黏化率、粉黏比以及石灰性强弱等理化性质均表明黏化层主要是淋溶淀积的结果;(2)根据诊断层与诊断特性,将这16个淋溶土剖面进一步分为表蚀铁质干润淋溶土、石化钙积干润淋溶土、简育钙积干润淋溶土和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等不同亚类;(3)表蚀亚类的黏化率明显低于其他几个亚类,而粉黏比与之相反;(4)依据胶膜存在而被鉴别为黏化层的诊断层是古土壤黏化层受地质剥蚀作用剥蚀后而出露地表的。这一结果与土壤系统分类诊断剖面只限于近地表1.5 m、最多不超过2.0 m深度有关,而如果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则这些古土壤黏化层会被认定为"红黏土母质"并在土属一级得到反映。

  •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原立体旱作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郭忠,闫永,罗建军. 2007

[2]黄土高原的一个VA菌根真菌新种:三红盾巨孢囊霉. 潘幸来,张贵云,王永杰,吴慎杰. 1997

[3]黄土高原的VA菌根真菌Ⅳ.. 潘幸来,张贵云,王永杰,吴慎杰. 1997

[4]黄土高原的一个VA霉根真菌新种:三红盾巨孢囊霉. 潘幸来,张贵云. 1997

[5]黄土高原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 乔蕊清,卫云宗,刘玲玲,谢福来,宁东贤. 1998

[6]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 董云中,王永亮,张建杰,张强,杨治平. 2014

[7]整秸覆盖免耕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的养分消长研究. 白大鹏,赵建强,陈明昌,王宏庭,F·R·曼克多夫. 1997

[8]黄土高原甘肃鼢鼠、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王廷正,李金钢,张菊祥,杨宏亮,柳枢,宁振东,王强. 1993

[9]论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问题. 张志力. 2001

[10]黄土高原的VA菌根真菌(II)-硬果囊霉属的四个种. 潘幸来,张贵云. 1996

[11]黄土高原地区边坡喷播纤维本地化及绿化草种的筛选. 李君剑,郭陆,李洪建,张锁峰. 2010

[12]黄土高原玉米株型生态适应性研究. 张定一,张虎,王建军,贾文兰,党建友. 1999

[13]黄土高原冬小麦及苜蓿的根系构形特征. 潘幸来,孙来虎,王永杰,张贵云,姚麦萍. 1997

[14]黄土高原隰县农林生态区夜行性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 邹波,李健,宁振东,王庭林,常文英. 2007

[15]黄土高原植棉区实现7500kg·hm~(-2)籽棉产量的栽培模式探讨. 张卫民,杨苏龙,范小平,史高川,范博红,席凯鹏,陶民刚,王文芳,范志杰. 2018

[16]黄土高原棉区棉花高光效密矮群体株型研究. 张卫民,杨苏龙,史高川,席凯鹏,范博红,陶民刚,丘毓蓉,范志杰.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