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ISSR标记的云南桑褐斑壳丰孢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江秀均 1 ; 倪婧 1 ; 李镇刚 1 ; 杨振国 1 ; 苏振国 1 ; 柴建萍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关键词: 桑褐斑病;桑褐斑壳丰孢;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528-5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云南省桑褐斑病病原菌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离自云南省不同县市的58株桑褐斑壳丰孢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Nei’s多样性指数H为0.276 3,Shnanon信息指数I为0.421 0,表明云南桑褐斑病病原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保山和曲靖的菌株种群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45 0,亲缘关系最近,保山和蒙自的菌株种群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870 6,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居群每代迁移数Nm为1.889(>1),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方法聚类分析,58株桑褐斑壳丰孢菌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9~1.00之间,当相似系数为0.73时,可将58个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但菌株并没有按地理来源聚为不同的组,表明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

  • 相关文献

[1]云南蚕区采集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江秀均,钟健,柴建萍,苏振国,黄俊荣,白兴荣. 2016

[2]云南三种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 陈玲,殷富有,李维蛟,李定琴,张敦宇,钟巧芳,陈越,柯学,黄兴奇,程在全. 2014

[3]三叶悬钩子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和志娇,和加卫,程在全,杨正松,杨洪涛,和文佳. 2012

[4]红泡刺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和志娇,和加卫,杨正松,程在全,杨燕林,李燕,黄杏娥. 2011

[5]云南省5个雌雄异株工业大麻群体遗传结构评价. 陈璇,郭蓉,万睿璇,许艳萍,张庆滢. 2015

[6]海拔及细胞质背景对水稻测交群体遗传分化的影响. 张云,谭学林,文建成,谭亚玲. 2012

[7]利用AFLP标记分析云南红花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胡尊红,王沛琦,杨谨,胡学礼,刘旭云. 2019

[8]云南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邓伟,吕莹,董阳均,徐雨然,杨华涛,张锦文,张建华,奎丽梅,涂建,相罕章,管俊娇,董维,谷安宇,安华,杨丽萍,张笑,李小林. 2023

[9]云南不同土壤铅背景值下大叶茶种群对铅的吸收积累特征及其遗传分化. 刘声传,段昌群,李振华,梁名志,罗显扬. 2011

[10]云南蚕区主要桑树品种褐斑病感染率调查及原因分析. 冉瑞法. 2008

[11]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在云南省不同地域桑园的发生危害及防控要点. 柴建萍,余凌,谢道燕,高东芬,郭石生,饶正荣,杨曙光,洪正杰,张云波,陈松. 2011

[12]云南省主要蚕区在晚霜危害下桑褐斑病发生情况调查. 谢道燕,柴建萍,田梅金,杜伟,郭石生,高东芬,饶正荣,杨曙光,洪正杰,张云波,陈松. 2011

[13]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以离体叶片接种测定致病性的方法. 江秀均,柴建萍,占世丰,杨振国,谢道燕,倪婧,达爱斯,罗雁婕. 2015

[14]桑褐斑病叶的营养成分变化及对家蚕的健康效应分析. 江秀均,柴建萍,陆鹏飞,谢道燕,苏振国,白兴荣. 2019

[15]桑褐斑壳丰孢菌pmcamk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时相分析. 肖圣燕,程隆基,许凯,蔡威,江秀均,白兴荣,朱峰. 2023

[16]基于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亚麻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 杜光辉,吴丽艳,段继强,李建永,梁雪妮,刘飞虎. 2009

[17]基于mtDNA-COⅠ的云南西花蓟马的遗传分析. 沈登荣,宋文菲,袁盛勇,田学军,和绍禹,张宏瑞. 2014

[18]云南省不同蚕区桑园中桑粉虱种群的遗传分化初步研究. 柴建萍,江秀均,张永红,倪婧,罗雁婕,谢道燕,白兴荣. 2016

[19]云南不同来源四路糯玉米waxy和tb1基因分析. 武晓阳,隆文杰,陈丹,周国雁,杜娟,伍少云,蔡青. 2020

[20]云南滇西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初探. 梁斌,王敬文,明风,戴陆园,叶鸣明,沈大棱.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