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谷子雄性不育系1066A不育基因和黄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润奇 1 ; 高俊华 1 ; 毛丽萍 2 ; 杜瑞恒 1 ; 刁现民 1 ; 孙敬三 3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2.石家庄市桥东污水治理工程筹建处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谷子;雄性不育;黄苗;三体分析法;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Acta Botanica Sinica

ISSN: 0577-7496

年卷期: 2002 年 10 期

页码: 1209-1212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摘要: 以谷子 (Setariaitalica (L .)Beauv .)雄性不育系 10 6 6A为母本 ,豫谷 1号三体 (1~ 7)及四体 8和四体 9作父本进行杂交 ,应用初级三体分析法 ,进行了谷子雄性不育基因和黄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通过配置大量杂交组合和反复授粉 ,利用豫谷 1号三体的极少量花粉 ,获得了三体 2~ 9的F1代杂种 ,各杂种三体的形态与豫谷 1号三体基本相似 ,略有差异 ,苗色呈绿色且可育。杂种F2 植株的苗色和育性都产生分离。结果是三体 3、5、7、8、9的F2 代分离出的可育株与不育株之比为 3∶1,三体 6的可育株与不育株之比为 14∶1(χ2 =0 .0 12 ,P =0 .0 1)。杂种F2分离出的绿苗与黄苗之比只有三体 7为 12∶1(χ2 =0 .36 ,P =0 .0 1) ,其他均为 3∶1。因此 ,可以确定 10 6 6A的不育基因为隐性单基因 ,位于第 6号染色体上 ,该品系的黄苗基因也是隐性单基因 ,位于第 7号染色体上。

  • 相关文献

[1]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 马春红,邵萍,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贾银锁,张文英. 2007

[2]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 崔洋,马春红,刘克明,魏建昆. 1992

[3]咪唑乙烟酸对小麦品种衡观35挑旗期杀雄效果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赵明辉,李会敏,乔文臣,付庆云,张香菊,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 2014

[4]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雄性不育中的研究进展. 孟雅宁,严立斌,范妍芹. 2017

[5]90-2菌株对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浸染专化性的研究. 石洁,刘玉瑛,王连生,苏海. 1998

[6]6048多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翟彩霞,刘子会,李运朝,郑彦平,李广敏. 2006

[7]定向选择对大豆ms1轮回群体遗传基础的影响. 邓莹莹,赵双进,闫龙,杨春燕,刘兵强,邸锐,东方阳,张孟臣. 2015

[8]茄子子房內源激素与雄性不育及单性结实关系研究. 李冰,赵玉靖,陈雪平,王彦华,罗双霞. 2014

[9]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_(91)不育株与可育株花药同工酶分析. 李运朝,范妍芹,郭锋,刘云,严立斌. 2007

[10]利用化学杀雄剂EK和ES诱导普通小麦雄性不育. 赵凤梧,李慧敏,李洪武. 1993

[11]不同温度条件下高梁温敏雄性不育系冀130A育性变化规律及花粉败育研究. 马晓娣,王建书,卢彦琦,李素英,刘国庆,侯升林,吕芃,籍贵苏,杜瑞恒. 2012

[12]3个自选玉米杂交种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利用. 马春红,李九云,郑积德,翟彩霞,郭秀林,崔四平,陈霞,李广敏. 2005

[13]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6006的选育和恢复性研究.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秦君,孙世刚,郭秀林,郑彦平,李广敏. 2004

[14]冀玉8号雄性不育化的选育和利用. 马春红,郑积德,陈霞,孙世刚,张文英,郑彦平,李广敏. 2005

[15]夏谷核型高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王天宇. 1991

[16]大豆除草剂豆草除~(TM)诱导旗叶露尖期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李会敏,赵明辉,于秀艳,王俊才,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 2014

[17]玉米“三效利用”研究进展. 张动敏,宋炜,张文英,王金萍. 2011

[18]不同温度条件下高粱温敏雄性不育系冀130A育性变化规律及花粉败育研究. 马晓娣,王建书,卢彦琦,李素英,刘国庆. 2012

[19]大豆品质及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蒋春志,裴翠娟,荆慧贤,张孟臣,王涛,邸锐,刘兵强,闫龙. 2011

[20]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芝麻中的应用. 王瑾,徐桂真,李玉荣,程增书,陈四龙.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