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激素及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有丽 1 ; 吉训志 1 ; 秦晓威 1 ; 鱼欢 1 ; 张昂 1 ; 宗迎 1 ; 贺书珍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关键词: 斑兰叶;挥发性成分;2-乙酰-1-吡咯啉;激素;微量元素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06 期

页码: 1161-11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斑兰叶组培苗为材料,为探明最适宜斑兰叶增香的施肥配方,研究不同激素、微量元素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斑兰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7 个不同处理的斑兰叶组培苗挥发性成分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分析鉴定出 21 种化合物,主要由醇类、吡咯类、酯类、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酸类、烯烃类、酚类组成,其中角鲨烯、叶绿醇、2-乙酰-1-吡咯啉(2AP)、新植二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为主要香气挥发性成分.斑兰叶组培苗特征香气成分 2AP平均含量为(48.07±13.14)μg/g,其中处理 6(锌+组合肥)的 2AP含量最高,为 72.03 μg/g;处理 1(IBA+锌+组合肥)2AP含量最低,为 31.96 μg/g,表明处理 6 能显著提高特征性物质 2AP的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组合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与施用清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处理 2、处理 6 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AP、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新植二烯;处理 1、处理 5 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以油酸乙酯为主的酯类、2,4-叔丁基苯酚为主的酚类、丙酮醇为主的酮类等化合物;处理 3、处理 4、处理 7 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角鲨烯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处理 6(锌+组合肥)中斑兰叶组培苗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均有较高的积累;而处理 1(IBA+锌+组合肥)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少;其余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采用硫酸锌浸泡和配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溶液优于其他处理组,有较好的增香效果.

  • 相关文献

[1]香露兜不同叶位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郭培培,黄志,秦晓威,陈思平,鱼欢,宗迎,贺书珍. 2020

[2]吲哚丁酸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 鱼欢,殷诚美,秦晓威,宗迎,郝朝运,邢诒彰,白亭玉. 2019

[3]斑兰叶在海南种植的发展前景. 宗迎,吉训志,秦晓威,鱼欢,郝朝运,贺书珍,初众,胡荣锁. 2019

[4]IBA不同处理时间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 谭明欣,秦晓威,李倩松,鱼欢,宗迎,郝朝运,邓文明. 2019

[5]斑兰叶不同愈伤组织芽分化与抗氧化酶类关系. 吉训志,秦晓威,杨艺秋,胡丽松,范睿,郝朝运. 2021

[6]香稻成香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沈建凯,谢振宇,贺治洲,尹明,易俊良. 2015

[7]香水椰子主要香味化合物2AP的研究进展. 吴玉双,李静,吴翼,许丽菁,杨耀东. 2018

[8]香水椰子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研究进展. 孙熹微,周丽霞,李静,弓淑芳,杨耀东. 2023

[9]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紫苏子挥发性成分. 刘胜辉,冼皑敏,魏长宾,臧小平. 2009

[10]香荚兰籽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海茹,初众,徐飞,张彦军,姚晶. 2018

[11]利用HS-SPME/GC-MS法对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萃取与分析研究. 董文江,胡荣锁,宗迎,龙宇宙,赵建平. 2018

[12]海南与国外香荚兰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霍建文,张筠,徐飞,张彦军,初众. 2018

[13]超声处理对柑普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郑敏,林丽静,黄晓兵,李积华,彭政. 2017

[14]‘阿蒂莫耶’番荔枝花期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分析. 乔飞,江雪飞,徐子健,丛汉卿,党志国,陈业渊. 2016

[15]云南香茅草挥发性成分分析. 杨文秀,赵维峰,邓大华,魏长宾,孙光明. 2013

[16]HS-SPME-GC-MS技术分析香草兰果皮的挥发性成分. 初众,王海茹,张彦军,姚晶. 2016

[17]辣木叶挥发性成分GC-MS的分析及生物活性. 蔡彩虹,梅文莉,董文化,盖翠娟,戴好富. 2016

[18]微波真空干燥对咖啡豆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程可,董文江,胡荣锁,初众,宗迎,赵建平. 2018

[19]云南不同地区烘焙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张丰,董文江,王凯丽,谷风林,熊善柏. 2015

[20]七种秋石斛鲜花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丁灵,李崇晖,尹俊梅.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