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措施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隋鹏祥 1 ; 罗洋 1 ; 李瑞平 1 ; 郑洪兵 1 ; 郑金玉 1 ; 王浩 1 ; 刘武仁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耕作措施;土壤团聚体;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微生态环境;根系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83-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综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深松及其秸秆覆盖还田增加表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提高大孔隙数量和孔隙度。轮耕系统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气候区域和土壤类型间差异较大。土壤结构稳定性与铁铝氧化物形态变化、有机质含量、蚯蚓数量、微生物和线虫丰度及多样性、根系构型及其分泌物、干湿交替及冻融交替次数等因素相关。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建立长期保护性耕作和轮耕体系监测系统,从铁铝氧化物形态变化、土壤微食物网结构和功能、根系驱动等研究方向进一步解析旱地耕作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机制。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陈帅民,梁晓斐,李阳阳,范作伟,徐铭鸿,刘方明,侯中华,王学文,刘慧涛,吴海燕. 2022

[2]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的多重分形特征. 周虎,李保国,吕贻忠,郑金玉,刘武仁. 2010

[3]水氮调控对玉米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彭涛涛,边少锋,张丽华,赵洪祥,孙宁. 2014

[4]田间条件下控制玉米开花前后根系性状的QTL定位. 蔡红光,刘建超,米国华,袁力行,陈晓辉,陈范骏,张福锁. 2011

[5]自然倒伏对玉米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 2014

[6]玉米根系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玉贞,李维岳,尹枝瑞. 1999

[7]深松对玉米早衰的调控作用. 陈喜凤,杨粉团,姜晓莉,李刚. 2011

[8]氮磷用量与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尹彩侠,李桂花,张淑香,谢佳贵,王秀芳,张宽. 2011

[9]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 李宗新,陈源泉,王庆成,刘开昌,高旺盛,隋鹏. 2012

[10]土壤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刘会,邓波,夏彤,王冲. 2009

[11]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农田水热与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宋振伟,郭金瑞,任军,闫孝贡,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 2013

[12]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贾立辉,朱平. 2019

[13]水稻种植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培肥效果. 苑佰飞,马玉涛,包岩,张晋京,孙强,王立春. 2019

[14]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碳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魏宇轩,蔡红光,张秀芝,张晋京,任军,王立春. 2018

[15]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刘红梅,李睿颖,高晶晶,朱平,路杨,高洪军,张贵龙,张秀芝,彭畅,杨殿林. 2020

[16]轮耕对吉林省西部春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产量的影响. 王周,李强,焦云飞,高洪军,张秀芝,朱平,彭畅. 2022

[17]稻草还田苗带轮作栽培技术的研究. 方展森,关丽君,都兴林,张三元,金京德. 2000

[18]苹果梨高接技术. 侯佳贤,高玉江. 2005

[19]NaCl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海云,董志敏,袁翠平. 2015

[20]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大豆根系分布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孟凡钢,李羽,张伟,谭国波,邱强,赵婧,张鸣浩,闫晓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