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恢复措施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羽

作者: 孙羽;李晓燕;陈杰;李小安;马志雯;刘翔;石红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高寒草甸;生态恢复;三江源区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60-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三江源区典型的退化高寒草甸及其邻近的封育和补播草甸(10 a)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恢复措施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25~2mm粒级团聚体是各样地土壤团聚体的主要组分,在封育和补播后,土壤团聚体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尽管两种恢复措施下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和大于0.25mm的团聚体百分比要高于退化草甸,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不论是在退化、封育还是补播草甸,<0.053mm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其他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但处理间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同样无显著差异;在封育和补播后,大团聚体(直径>0.25mm)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提升了7.8%和7.3%,表明两种恢复措施有助于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固持。综上所述,封育和补播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效应的提升效果有限。

分类号: S812.2

  • 相关文献

[1]三江源区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容重特性研究. 孙飞达,龙瑞军,蒋文兰,郭正刚,聂学敏. 2008

[2]基于TWINSPAN分类的三江源区称多县高寒草甸退化研究. 杨文才,吴新宏,石红霄,李鹏,丁勇. 2010

[3]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研究. 邹华,畅喜云,德科加,石红霄,杨予海. 2014

[4]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景增春,施建军,杜岩功,曹广民. 2008

[5]土壤细菌结构和功能对团聚体碳、氮储量的响应:以高寒草甸、温性草原、荒漠为例. 朱天琦,谷强,彭泽晨,侯扶江. 2023

[6]定位施用菌渣对稻田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栗方亮,张青,王煌平,王利民,王秋营,罗涛. 2017

[7]菌渣施用对柑橘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影响. 王义祥,王峰,叶菁,黄勤楼,翁伯琦,黄毅斌. 2016

[8]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王峰,王义祥,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张文锦,翁伯琦. 2012

[9]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2012

[10]水肥调控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王学君,董晓霞,孙泽强,田叶,刘兆辉. 2009

[11]不同年限旱砂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7

[12]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刘祥臣,曹卫东. 2012

[13]黄土高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酶活性研究. 马瑞萍,安韶山,党廷辉,戴相林. 2014

[14]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特征. 秦鱼生,陈庆瑞,陈琨,涂仕华. 2015

[15]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郑顺安,陈春,郑向群,李松. 2012

[16]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17]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俞巧钢,杨艳,邹平,叶静,张康宁,顾国平,马军伟,符建荣. 2017

[18]亚热带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分布特征. 林诚,郑祥洲,郭宝玲,丁洪,解钰,张玉树. 2019

[19]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王润珑,王农,徐应明,孙约兵. 2017

[20]膨润土对镉污染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王润珑,徐应明,李然,罗文文,孙约兵.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