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方式的甜玉米饮料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程媛

作者: 程媛;吴继军;刘忠义;余元善;徐玉娟;肖更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玉米汁;杀菌;风味物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281-2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生鲜玉米汁、常压杀菌、中温杀菌、高温杀菌、超高压(UHP)、超高温瞬时杀菌(UHT)处理甜玉米汁饮料样品进行风味检测.结果显示D-柠檬烯、月桂烯等是生鲜甜玉米汁饮料中的主要风味成分.D-柠檬烯有似鲜花的清淡香气,月桂烯具有什锦水果香,其含量均随热杀菌强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生鲜甜玉米汁饮料中最高,分别为14.18 mg/L和2.71 mg/L.二甲基硫醚具有"甜玉米清香",是热杀菌甜玉米汁饮料的标志性成分,在生鲜甜玉米汁和超高压处理甜玉米汁样品中均未检出,其只出现在经过热杀菌处理的甜玉米汁饮料中,高温杀菌处理组含量最高可达32.48 mg/L,中温杀菌组、UHT组、常压杀菌组含量分别为15.07 mg/L、11.43 mg/L、9.16 mg/L.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杀菌方式样品的萜烯、醇类、醚类等风味成分有显著区别,非热杀菌和低强度热杀菌能较好地保持甜玉米汁饮料的原有风味,热杀菌产生的二甲基硫醚等风味物质能赋予热杀菌甜玉米汁饮料独特的清香味.

分类号: TS255.44

  • 相关文献

[1]甜玉米汁酶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徐玉娟,肖更生,李升锋,邹宇晓,高大芳,陈智毅. 2006

[2]甜玉米汁中类胡萝卜素热降解与其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肖亚冬,宋江峰,李大婧,陈洁琼,牛丽影,刘春泉. 2018

[3]甜玉米汁饮料营养成分分析. 金英燕,卢华兵,胡贤女,石丽敏. 2013

[4]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紫苏子挥发性成分. 刘胜辉,冼皑敏,魏长宾,臧小平. 2009

[5]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山药的挥发性成分. 韩伟,张芳,杨晨晔,陈光哲. 2019

[6]气质联用和电子鼻对1-MCP不同处理时期苹果检测分析. 张鹏,李江阔,陈绍慧. 2014

[7]三种红烧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比较研究. 刘莉丹,黄峰,周芳伊,张良,赵志磊,张春江,张泓. 2019

[8]甜糯玉米软罐头主要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宋江峰,李大婧,刘春泉,刘玉花. 2010

[9]葡萄全汁乳酸发酵菌株筛选及其风味分析. 林晓姿,梁璋成,魏巍,李维新,任香芸,何志刚. 2013

[10]贮藏过程中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宋江峰,李大婧,刘春泉. 2011

[11]食品中的蛋白质 脂类物质及其呈味机理研究进展. 林光月,穆利霞,邹宇晓,孙远明,胡腾根,王思远,廖森泰. 2017

[12]植物乳杆菌R23发酵枇杷果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解析. 林晓姿,魏巍,何志刚,梁璋成,李维新,任香芸. 2015

[13]不同干燥方法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张乐,王赵改,杨慧,王晓敏,史冠莹. 2016

[14]广东省菜用桑品种资源嫩芽感官品质和营养功能成分分析. 李丽,罗国庆,唐翠明,王振江,戴凡炜,吴福泉,杨琼,廖森泰,肖更生. 2012

[15]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徐俐,胡伯凯,吴康云,邓英. 2013

[16]电子鼻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铜仁珍珠花生烘烤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林茂,孟繁博,黄道梅,李国林,郑秀艳,陈曦,宋光艳. 2018

[17]大白菜风味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吴春燕,何启伟,宋廷宇,邓永林,王翠花,徐文玲,牟晋华. 2009

[18]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 王海波,李林光,陈学森,李慧峰,杨建明,刘嘉芬,王超. 2010

[19]河南不同产地香椿基本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王晓敏,史冠莹,杨慧,张乐,赵守涣,赵洪源,王赵改. 2017

[20]芝麻香油粉末油脂风味物质研究. 黄纪念,袁彬,孙强,张丽霞,芦鑫,宋国辉.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