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香育种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利民

作者: 王利民;张和臣;符真珠;冯乃曦;王慧娟;李艳敏;王二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牡丹;次生代谢途径;花香育种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2 期

页码: 3998-40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花香的物质基础是花器官不同部位产生的易挥发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萜类、苯环型/苯丙素类、脂肪酸衍生物和烷烃类等,它们的代谢途径和控制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已有许多研究。花香是牡丹的重要观赏性状之一,研究表明萜类化合物、苯环型/苯丙烷类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等是牡丹花香的主要成分,但有关牡丹特征花香成分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和关键基因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深入进行牡丹不同种和品种特征花香主成分及其合成生物途径研究,对于牡丹的育种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论述了花香物质的生物合成及目前关于不同牡丹种或品种的花香研究成果,为开展牡丹几类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合成代谢的遗传规律研究,利用花香挥发性主成分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获得香气特征显著的杂交后代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牡丹花香进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分类号: S685.11

  • 相关文献

[1]毒莠定对牡丹愈伤诱导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殷丽青,周音,胡永红,刘熠,张永春,韩继刚. 2013

[2]酚类物质与牡丹试管苗褐变关系的初步分析. 符真珠,杜君,何松林,王利民,孟月娥. 2016

[3]牡丹栽培技术. 岳临平. 2016

[4]牡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酚酸类物质变化差异的研究. 符真珠,杜君,何松林,王利民,孟月娥,王政. 2016

[5]牡丹品种岛锦试管苗与大田苗生理指标差异研究. 符真珠,王利民,孟月娥,杜君,李艳敏,王慧娟. 2015

[6]牡丹温室内催花栽培技术. 邵小斌,朱朋波,陈翠竹,刘兴满,徐艳. 2008

[7]北京地区牡丹秋季嫁接繁殖技术. 田媛媛,张秀新,王顺利,任建武. 2015

[8]牡丹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张佩佩,潘运国,韩伟,刘晓,邱登林,阴卫军,陶海腾,杜方岭. 2012

[9]牡丹春节催花促控技术. 孔素萍,王克安,段乃彬,杨宁,孙瑞杰. 2006

[10]部分引进牡丹品种的形态多样性. 周波,江海东,张秀新,薛璟祺,石颜通. 2011

[11]牡丹抗逆转录因子基因PsDREB的功能解析. 刘慧春,马广莹,朱开元,邹清成,周江华,田丹青. 2016

[12]部分牡丹花粉粒超微结构的研究初报. 曾秀丽,代安国,李青,次仁卓嘎,龚君华,谢玲. 2009

[13]牡丹开花调控转录因子基因PsCOL4的克隆、表达与系统进化分析. 王顺利,薛璟祺,朱富勇,张萍,任秀霞,刘传娇,张秀新. 2014

[14]滇西北野生牡丹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 苏泽春,赵菊,李兆光,薛润光,和桂青,和寿莲. 2018

[15]牡丹Ps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亚细胞定位. 刘慧春,马广莹,朱开元,邹清成,周江华,张加强. 2015

[16]滇西北不同居群牡丹种子性状综合评估. 苏泽春,李兆光,和桂青,徐天才,薛润光. 2017

[17]我国牡丹商品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薛璟祺,张秀新. 2009

[18]矮化型盆栽牡丹品种筛选及生产技术. 邹清成,马广莹,史小华,周江华,朱开元. 2018

[19]江南地区年宵牡丹生产关键技术. 周江华. 2014

[20]牡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 杨贞,张永春,杨柳燕,陈敏敏,蔡友铭.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