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大豆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劳承英

作者: 劳承英;黄渝岚;李艳英;周灵芝;周佳;韦本辉;申章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粉垄耕作;木薯;大豆;间作;效益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28-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大豆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木薯种植经济效益和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华南205木薯和桂春1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粉垄耕作深度处理下,木薯‖大豆按50 cm的间作行距进行种植,动态测量木薯的农艺性状,称量木薯和大豆产量,并分析粉垄耕作深度和间作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1)粉垄耕作深度能显著影响木薯生长前期的株高、茎径,粉垄深度越深其株高越高、茎径越大,但对木薯生长中后期的株高、茎径影响并不显著;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株高、茎径均低于单作木薯,但差异不显著。(2)间作条件下,粉垄耕作深度与株高、单株薯重、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相同粉垄耕作深度下,间作木薯产量均低于单作木薯产量,降幅为3.16%~7.19%;其中CF30、CSF30鲜薯产量分别为42 104.4 kg/hm~2、39 862.2 kg/hm~2,分别显著高于C10、CS10处理,增幅分别为7.50%、9.88%;木薯鲜薯单位面积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F30、CF40、CF20、CSF30、CSF40、C10、CSF20、CS10。(3)木薯‖大豆间作群体的总产值均显著高于木薯单作的产值,其中CSF30产值最高,为36 254.3元/hm~2,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处理,增幅为9.32%~32.23%;单位面积总产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SF30、CSF40、CSF20、CS10、CF30、CF40、CF20、C10;间作群体总LER均大于1,为1.39~1.43,其中最高的是CSF30,为1.43。【结论】CSF30处理群体总产值、LER值最大,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木薯种植效益。

分类号: S533%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陈渊,梁江,曾维英,韦清渊,陈文杰,钟开珍,年海. 2012

[2]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幼龄油棕园间作木薯与白芸豆试验初报. 宋记明,张林辉,刘光华,严炜,沈绍斌,刘倩,李月仙,朱延婕,娄予强,段春芳. 2013

[3]西北半干旱区大豆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吕军峰,张国宏,郭天文,张国平,侯慧芝. 2011

[4]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模式. 韦小贞,尹成和,李兆贵,韦艳春,马汉宝,许晓芳,黄柏玲,黄洁. 2011

[5]木薯/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光合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研究. 闫庆祥,魏云霞,黄洁,李天,徐海强. 2017

[6]不同宽窄行木薯‖大豆对间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宁德娇,郭小红,汤复跃,陈文杰,梁江,谢丽萍,陈渊,韦清源. 2023

[7]粉垄耕作对南方旱坡木薯种植地水土流失及产量的影响. 甘秀芹,韦本辉,周佳,申章佑,李艳英,劳承英,胡泊,周灵芝,吴延勇. 2016

[8]粉垄耕作与氮肥减施对木薯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慰贤,覃锋燕,刘彦汝,韩笑,周佳,韦茂贵,申章佑,韦本辉. 2021

[9]粉垄耕作木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 覃锋燕,杨慰贤,彭晓辉,黎亮武,阳太亿,周佳,韦茂贵,申章佑. 2022

[10]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栽培技术及效益. 杨顺国,杨天海,陈刚. 2012

[11]广西春大豆与玉米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梁江,汤复跃,韦清源,郭小红,陈渊. 2017

[12]幼龄橡胶园间作香蕉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范鸿雁,何舒,罗志文,唐萍,胡福初,王祥和,陈业光,何凡. 2014

[13]玉米大豆间作对资源利用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孟维伟,王旭清,刘佳,戴海英,尹庆良,张正. 2013

[14]高寒阴湿旱作区马铃薯蚕豆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罗爱花,陆立银,谢奎忠,胡新元. 2013

[15]甘薯芝麻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解备涛,张海燕,汪宝卿,段文学,张立明. 2017

[16]辣椒花生高效间作模式及适宜花生品种筛选研究. 原小燕,符明联,王建丽,李根泽,陆建美. 2016

[17]玉米花生高效间作模式及适宜花生品种筛选研究(英文). 原小燕,符明联,王建丽,李根泽,冯光勇. 2014

[18]间作模式及氮、磷肥对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原小燕,李根泽,林安松,王绍彩,王建丽,张云云,符明联. 2015

[19]胡椒园间作槟榔优势及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杨建峰,祖超,李志刚,王灿,鱼欢,邬华松,谭乐和. 2014

[20]成龄油棕园林下间作生姜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 李炜芳,刘钊潘,登浪,邹积鑫,李哲,林位夫,曾宪海.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