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建军

作者: 王建军;王敬贤;栾庆书;都慧;姜旭;董莉莉;曹传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蛾卵跳小蜂;寄生蜂;舞毒蛾;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性二型

期刊名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2006

年卷期: 2022 年 46 卷 003 期

页码: 157-1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探究各感受器的内部结构、感受机制及相关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结构、长度及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鉴定感受器的类型,统计触角背面和腹面不同类型感受器的数量、位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触角长度和同类感受器的长度、宽度、数量在雌、雄蜂间的差异;比较不同亚节上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密度在雌、雄蜂间的差异.[结果]大蛾卵跳小蜂触角呈膝状,雌蜂的触角总长[(806.79±4.30)μm]大于雄蜂触角总长[(781.13±7.13)μm].雌蜂触角鞭节有9亚节,包括6索节和3棒节;雄蜂触角鞭节有7亚节,包括6索节和1棒节.雌、雄蜂触角上都着生7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刺形感受器(ChS)、钟形感受器(CaS)、板形感受器(PS)、乳状感受器(MS)、B?hm氏鬃毛(BB)、指形感受器(FS).TS和FS都分为Ⅰ型和Ⅱ型.雌蜂和雄蜂上TS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TSⅠ和TSⅡ在雌雄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蜂ChS、FSⅠ的数量显著大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雌蜂BB、FSⅡ的数量显著小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PS、CaS、MS的数量在雌雄蜂间无显著差异.观察发现,从触角基部到端部,感受器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结论]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总量较为接近,但不同感受器数量、大小和分布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跳小蜂科昆虫中存在钟形感受器;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鞭节可能在寄主定位、识别、产卵等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分类号: S763.3%Q968.9

  • 相关文献

[1]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田彩红,王瑛,封洪强,刘顺通,邱峰,李国平. 2015

[2]颈双缘姬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郦卫弟,黄芳,贝亚维. 2013

[3]扫描电镜下的金银花尺蠖触角感受器. 向玉勇,张帆,郑成钢. 2015

[4]棉铃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郭予元,吴孔明. 2002

[5]温度对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的影响. 刘军侠,高宝嘉,张炬红,王永芳,王进茂. 2004

[6]对舞毒蛾高毒力Bt杀虫蛋白协同增效组合的筛选. 杨素娟,曹利军,耿涌鑫,张杰,陈敏. 2016

[7]舞毒蛾LdOR2基因克隆及对CO2胁迫下的行为反应. 王建国,王建军,曹传旺,孙丽丽. 2021

[8]桃蛀螟成虫触角超微结构观察及对玉米花丝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 张天涛,白树雄,何康来,王勤英,李云龙,王振营. 2014

[9]B型烟粉虱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及对寄主植物气味的嗅觉行为反应. 吴孔明,张永军,郭予元. 2007

[10]梨小食心虫触角感受器雌雄二型的超微研究. 郭永福,王怡,孔维娜,柴晓晗,马瑞燕. 2018

[11]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四种夜蛾的寄生蜂. 罗开珺,古德祥,张古忍,陈宗麒. 2004

[12]长索跳小蜂属一新种及五斑敌若跳小蜂雄虫记述(膜翅目:跳小蜂科). 黄波,徐志宏,徐兵强,王莹莹. 2011

[13]冷藏对不同季节采集的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羽化的影响. 白义川,谷希树,陈学新,徐维红,刘佰明,胡学雄. 2009

[14]梨瘿华蛾寄生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湖,郝宝锋,张洪喜,李晓慧. 2001

[15]基于组学的寄生蜂与寄主免疫的相互作用. 林哲,李建成,路子云,邹振. 2013

[16]菊花瘿蚊的综合防治技术. 吴仁海,刘红彦,王飞,鲁传涛,尹新明. 2007

[17]寄生蜂在不同农业景观生境中的多样性. 郑云开,李金玉,姚凤銮,尤民生. 2014

[18]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棉铃虫幼虫行为的影响. 张璟,刘小侠,路子云,李建成,张青文,李贞. 2018

[19]橘小实蝇一种重要的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 章玉苹,赵远超,张宝鑫,黄少华,李敦松. 2008

[20]0.9%阿维·印楝素乳油对美洲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的田间效应. 黎柳锋,曾涛,王助引,周至宏.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