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宇航

作者: 高宇航;陈曦;裘丽萍;宋超;范立民;李丹丹;孟顺龙;徐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人工鱼礁;诱集效果;室内鱼礁模拟试验;翘嘴鲌;平均分布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3 年 39 卷 008 期

页码: 149-15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研究正方通体礁(T1型)、三角通体礁(T2型)、正方箱式礁(X1型)、三角箱式礁(X2型)、正方体礁(F1型)5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的诱集效果.使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行为以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放置人工鱼礁的对照组,翘嘴鲌幼鱼聚集分布在两侧;放置的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均产生了一定的诱集效应,其中以可利用空间最为合适、便于通过,遮蔽效果最好的T2型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应最佳;F1型、T1型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应由于礁体模型的诱集有效空间、遮蔽效应的减少而下降;X1型、X2型人工鱼礁模型的箱式设计的诱集效果不如前3种鱼礁,但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显示,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诱集效果的差异可能是由礁体模型的不同结构设计和翘嘴鲌幼鱼的活动习性共同作用下产生的,T2型人工鱼礁模型可以推广使用.

分类号: S953.1

  • 相关文献

[1]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和大黄鱼的诱集效果比较. 李磊,陈栋,彭建新,张建明,王磊,陈帅,全为民,蒋玫,姜亚洲. 2019

[2]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研究. 李磊,陈栋,彭建新,张建明,王磊,陈帅,全为民,蒋玫,姜亚洲. 2018

[3]蠡湖4种鲔鱼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胡海彦,狄瑜,赵永锋,宋迁红,邴旭文. 2011

[4]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人工诱导翘嘴鲌雌核发育. 李停,贾永义,刘士力,蒋文枰,李宁,杨润清,顾志敏. 2016

[5]蠡湖4种鲌鱼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胡海彦,狄瑜,赵永锋,宋迁红,邴旭文. 2011

[6]兴凯湖四种野生鲌消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刘伟,陈清华,唐富江,李培伦,王继隆. 2017

[7]不同温度、饵料对兴凯湖翘嘴鲌仔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李池陶,徐伟,尹家胜,曹项臣. 2004

[8]翘嘴鲌生长激素(GH)基因与侧翼区的克隆及分析. 刘士力,贾永义,蒋文枰,迟美丽,程顺,赵金良,顾志敏,傅建军. 2017

[9]淀山湖河蚬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翘嘴鲌产卵场现状. 周彦锋,吕大伟,葛优,王晨赫,刘剑羽,张丽,尤洋. 2018

[10]兴凯湖翘嘴鲌H-FABP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韩英,陈晓婷,王琨,张红. 2015

[11]翘嘴鲌形态特征及其同工酶电泳分析. 张涛,周剑光,陈建武,何力. 2019

[12]淀山湖翘嘴鲌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吕大伟,周彦锋,葛优,王晨赫,尤洋. 2018

[13]淀山湖翘嘴鲌繁殖力研究. 吕大伟,周彦锋,葛优,王晨赫,尤洋. 2017

[14]基于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的长江下游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桂宁,方弟安,薛向平,毛成诚,彭云鑫. 2022

[15]安徽省翘嘴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胡玉婷,侯冠军. 2022

[16]翘嘴鲌血红蛋白基因Hbs的克隆、分子特征及系统进化分析. 祁梅,吴嘉伟,谭凤霞,罗鸣钟,程保琳,张远松,柴毅. 2021

[17]基于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对翘嘴鲌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张桂宁,方弟安,薛向平,张敏莹,冯晓婷,杨雪军. 2021

[18]黄、蓝色板对豆大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 邱海燕,刘奎,李鹏,付步礼,唐良德. 2015

[19]不同悬挂高度数字化色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试验. 李慧玲,张辉,王定锋,李良德,邓福新,王庆森. 2014

[20]诱捕器改进后对橘小实蝇诱集效果的影响. 黄玉清,田厚军,陈艺欣.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