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大豆间作对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辛宗绪

作者: 辛宗绪;刘志;赵术伟;肖继兵;朱晓东;吴洪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大豆;间作;生物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22 年 009 期

页码: 79-84

摘要: 为探究较好的高粱大豆合理间作模式,选用中高秆高粱辽杂19、矮秆高粱辽杂37和大豆辽豆29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高粱和大豆间作比例,分别为2∶2、4∶2、2∶4,3个品种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株高高粱品种和大豆间作对高粱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对比,合理的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粱茎粗,增加高粱干物质积累,中高秆品种辽杂19高粱大豆在间作比例2∶4处理下产量最高,为10141.8kg/hm~2,矮秆品种辽杂37在间作比例2∶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8897.5kg/hm~2。以上2个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间作效果最好,是较为合理的间作模式,在辽西地区农业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分类号: S514%S565.1

  • 相关文献

[1]高粱—大豆间作对高粱螟虫发生的影响. 彭秋,雷文权,何庆才,任洪,徐燕,聂莉,范光先,龙育堂. 2008

[2]国审大豆齐黄34南疆地区种植表现. 王万蓉,魏俊梅,郝全有,钱丹丹,张栋海,吉光鹏,王凡,张恒斌,徐冉. 2021

[3]豆科–燕麦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冯晓敏,杨永,任长忠,胡跃高,曾昭海. 2015

[4]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韦剑锋,蔡昭艳,韦方志,李纪潮. 2016

[5]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陈渊,梁江,曾维英,韦清渊,陈文杰,钟开珍,年海. 2012

[6]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洋,孙占祥,白伟,郑家明,侯志研,张莹,文凤. 2011

[7]早熟大豆品种与甘蔗间作的适应性研究. 孙祖东,杨守臻. 2001

[8]甘蔗间作早熟春大豆关键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杨守臻,欧宗喜,李有呈,蔡昭艳,孙祖东,雷才光,郑分明,唐向民. 2014

[9]烯效唑化控对玉豆间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罗瑞萍,连金番,姬月梅,赵志刚,郝吉兵. 2015

[10]玉米大豆间作降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残留的效应与机制. 张亦涛,任天志,刘宏斌,雷秋良,翟丽梅,王洪媛,刘申,尹昌斌,张继宗. 2015

[11]木薯/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光合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研究. 闫庆祥,魏云霞,黄洁,李天,徐海强. 2017

[12]单作和间作对玉米和大豆群体辐射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高阳,段爱旺,刘祖贵,申孝军,刘战东,陈金平. 2009

[13]不同氮水平下夏玉米夏大豆间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孔玮琳,薛燕慧,李进,李冬,梅沛沛,夏海勇. 2018

[14]谷子与花生/大豆间作对产量效益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 崔纪菡,李顺国,刘猛,郭帅,赵宇,马俊婷,夏雪岩. 2020

[15]净间作下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对比研究. 姬月梅,曹天俊,罗瑞萍,赵志刚,连金番,王劲松. 2021

[16]不同宽窄行木薯‖大豆对间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宁德娇,郭小红,汤复跃,陈文杰,梁江,谢丽萍,陈渊,韦清源. 2023

[17]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盖志佳,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谷维,张敬涛,吴俊江. 2020

[18]生物肥对大豆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唐永庆,裴占江,李玉梅,高亚冰. 2008

[19]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鱼腥草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 杨仁德,赵欢,王小波,晏妮,魏善元. 2013

[20]鱼腥草优良品系筛选研究. 杨仁露,赵欢,杨仁德.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