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北部野生大豆天然种群调查及其资源搜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克晶

作者: 王克晶;李向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考察与搜集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534-15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内蒙古东北部是我国大豆重要产区,也是转基因大豆安全生产试验区域。为了了解当地野生大豆资源概况,给转基因大豆安全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兴安盟科右前旗、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和阿荣旗61个野外非连续地块进行了野生大豆资源种群概况实地调查。结果显示,54个地块(88.52%)有野生大豆分布,包括野生种群、野生-半野生混合种群和首次发现的全部由半野生大豆构成优势型的种群。该区域种群片段化严重,大部分种群的面积比较小,1000 m2及以下的种群占72.2%;500 m2及以下的占59.3%。约46%的地块野生大豆样方频率在80%以上,约41%地块野生大豆样方频率在40%~60%,约13%地块野生大豆样方频率在20%以下。从54个种群搜集到836份野生和半野生型单株资源,其种皮色有黑、双、褐、褐绿、绿、黄绿6种,叶形有长椭、椭圆和披针3种。该区域野生大豆百粒重偏小,1.5 g及以下类型占84.57%,平均1.19±0.49 g。根据调查结果估算出扎兰屯、阿荣旗和科右前旗分别约17.92%、29.48%和40.10%的剩余闲置土地可能有野生大豆潜在分布。调查发现,种植业发达程度较高会降低野生大豆天然种群植株密度;常年大豆种植面积越大的地域半野生型出现的概率越高。本文还对内蒙古东部地区未来安全种植转基因大豆,同时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保护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花粉形态的比较观察. 庄炳昌,王玉民,徐豹,席以珍. 1997

[2]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soja)遗传资源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和结构. 王克晶,李向华. 2012

[3]东北地区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化学品质研究综述. 纪锋,杨光宇. 1997

[4]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遗传资源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和结构. 王克晶,李向华. 2012

[5]克服大豆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技术的初步研究. 杨光宇,郑惠玉,韩春凤,胡金海. 1993

[6]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 陈影,张晟瑞,王岚,王连铮,李斌,孙君明. 2019

[7]半野生大豆应用于绿肥牧草的前景分析. 赵晶云,刘学义,马俊奎. 2015

[8]栽培大豆(G.max)×半野生大豆(G.gracili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初步分析. 杨光宇,郑惠玉,韩春凤. 1992

[9]不同类型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影响的研究. 杨光宇,郑惠玉,韩春凤. 1993

[10]半野生大豆种质资源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海林,王克晶,杨凯. 2002

[11]大豆Soja亚属内种子大小的遗传差异及半野生类型分类归属. 刘洋,李向华,肖鑫辉,王克晶. 2010

[12]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综合应用. 位昕禹,杨德光,吴纪安,陈祥金,于晓光,崔杰印,吴俊彦. 2010

[13]辽宁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其创新利用价值. 吴燕,赵秋,刘澍才. 2004

[14]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 庄炳昌,徐航,王玉民,路琴华,徐豹,李福山. 1996

[15]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 董英山,庄炳昌,赵丽梅,孙寰,张明,何孟元. 2000

[16]日本野生大豆中的四个种子蛋白和两个性状的多态及地理分布(英文). 王克晶,海妻矩彦,高畑義人. 1998

[17]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总多酚含量的变化. 王欣,靳丽梅,徐鹏飞,吴俊江,李文滨,范素杰,姜良宇,张小明,张淑珍. 2012

[18]不同进化型大豆花的结构研究. 陆静梅,刘友良,历锡亮,胡波,庄炳昌,朱长甫. 1997

[19]利用RAPD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周晓馥,庄炳昌,王玉民,赵洪琨. 2001

[20]野生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 严勇亮,路子峰,张金波,章艳凤,丛花.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