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潜叶蛾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浩

作者: 王浩;张毅波;杨安沛;王玉生;王绮静;万方浩;张桂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成虫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幼虫感受器;感受器类型和功能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684-6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结构,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触角和4龄雌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受器种类和形状。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成虫触角上共有8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B?hm氏鬃毛、毛形感受器、鳞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和耳形感受器。其中,雌成虫的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受器数量、刺形感受器数量、B?hm氏鬃毛长度、鳞形感受器长度及基部直径、Ⅰ型锥形感受器长度及基部直径、Ⅱ型锥形感受器长度、刺形感受器臼状窝直径、腔锥形感受器基部直径和耳形感受器基部直径均显著大于雄成虫;而雄成虫的毛形感受器数量和腔锥形感受器中心锥长度显著大于雌成虫。幼虫头部共计有6种类型感受器,主要着生在触角、下颚和下唇上,分别为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指形感受器和感觉锥;幼虫触角、下颚和下唇的感受器类型和数量在雌雄间完全相同。而雌性幼虫触角鞭节上的锥形感受器SB5和下颚须上的锥形感受器SB2的长度显著大于雄性幼虫;雄性幼虫下颚茎节上的刺形感受器Sch1和下颚须上的锥形感受器SB5显著大于雌性幼虫。表明番茄潜叶蛾成虫触角感受器具有感知信息素等作用;而幼虫头部感受器可能在其取食中发挥功能。

分类号: S433.4

  • 相关文献

[1]重大潜在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SS-COⅠ快速检测技术. 刘万学,郭建洋,张毅波,万方浩. 2013

[2]世界毁灭性检疫害虫番茄潜叶蛾的生物生态学及危害与控制. 刘万学,万方浩,冼晓青,张毅波,郭建洋. 2018

[3]10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防治效果评价. 付开赟,李爱梅,丁新华,贾尊尊,吐尔逊·阿合买提,冯宏祖,郭文超. 2022

[4]新疆地区番茄潜叶蛾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李爱梅,付开赟,丁新华,何江,吐尔逊•阿合买提,冯宏祖,郭文超. 2022

[5]番茄潜叶蛾对4种茄科植物的适应性研究. 李晓维,李栋,郭文超,吕要斌. 2019

[6]9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评价. 阿米热·牙生江,阿地力·沙塔尔,付开赟,丁新华,何江,吐尔逊·阿合买提,郭文超,李晓维. 2020

[7]温度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李栋,李晓维,马琳,付开赟,丁新华,郭文超,吕要斌. 2019

[8]诱捕器颜色、悬挂高度与位置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评价. 谈钇汐,付开赟,贾尊尊,李爱梅,丁新华,吐尔逊·阿合买提,冯宏祖,郭文超. 2022

[9]基于COⅠ基因的新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琳,李晓维,郭文超,王树明,王田珍,吕要斌. 2021

[10]基于功能反应和两性生命表评价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和生长发育. 周军辉,罗文芳,何伟,孙晓军,仲卫娟,许建军. 2023

[11]番茄潜叶蛾卵黄原蛋白受体基因TaVgR在生殖发育调控中的作用. 闫欣,杨洪,宋佳慧,李仁贵,张毅波,杨文佳. 2022

[12]番茄潜叶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吴圣勇,张起恺,张烨,刁红亮,张治科,唐良德,张田园,张晓明,雷仲仁. 2023

[13]番茄潜叶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梁永轩,郭建洋,王绮静,张毅波,张桂芬,杨念婉,周琼,刘万学. 2023

[14]新疆和云南番茄潜叶蛾种群对六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 李晓维,马琳,吕要斌. 2022

[15]不同生态因子对暗黑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卵的影响. 付开赟,李爱梅,丁新华,贾尊尊,吐尔逊·阿合买提,阿尔孜姑丽·肉孜,冯宏祖,李晓维,郭文超. 2023

[16]番茄潜叶蛾幼虫的龄数和龄期测定. 张桂芬,殷惠军,王玉生,李振江,毕思言,王瑞,刘万学,万方浩. 2023

[17]新发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 张桂芬,张毅波,冼晓青,刘万学,李萍,刘万才,刘慧,冯晓东,吕志创,王玉生,黄聪,郭建洋,万方浩,马德英,张晓明,桂富荣,李亚红,罗荣,王慧卿,王俊. 2022

[18]外来入侵昆虫数字化野外调查平台构建与应用. 陈宏,冼晓青,谢骞,张桂芬,刘万学,赵健. 2023

[19]鞭毛虫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龚迎春,谷习文,余育和,沈韫芬,顾福康,倪兵. 2005

[20]水稻浸种催芽专用种衣剂抗药剂溶解淋失效果研究. 刘西莉,李健强,刘鹏飞,伍华英,罗军,李小林,浦恩堂,张松.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