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2°地区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前进

作者: 杨前进;张立平;董伟;管博伦;陈富昌;顾纪云;郭永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早熟中稻;再生稻;一种两收;栽培模式;应用效果;北纬32°地区

期刊名称: 现代农业科技

ISSN: 1007-5739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1-3,11

摘要: 利用水稻再生特性在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是我国有效增加粮食产量的新技术途径。针对北纬32°地区一季中稻生产温光资源有余而双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生产温光资源不足的情况,本文介绍了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早熟中稻+再生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品种和播期选择、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割留茬高度选择等方面的内容。选择隆晶优1212水稻品种,应用该模式在霍邱县2个村进行种植,机收测产结果表明,头季稻单产达10 500 kg/hm~2,再生稻单产达2 955~4 386 kg/hm~2。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为江淮单季稻种植区域中稻生产节本、增产、增效提供助力。

分类号: S511.32

  • 相关文献

[1]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王记安,刘华曙,刘红平,谢春甫,高长清,刘长兵,乐菊,汤汉华,林忠辉,王伟刚,汪新胜,郑明,罗珍美. 2014

[2]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习敏,吴文革,季雅岚,许有尊,孙雪原,陈刚. 2019

[3]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习敏,吴文革,季雅岚,许有尊,孙雪原,陈刚. 2019

[4]我国西南生态区再生稻生产技术概述(英文). 姚雄,李经勇,唐永群,文明,肖人鹏. 2014

[5]超级稻+再生稻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益分析. 黄其椿,刘吉敏,黄世礽,梁菊秀,梁玉祥,农振平. 2011

[6]钦州市农业“一号技术”栽培模式. 黄其椿,刘吉敏. 2011

[7]不同栽培模式对海南超级稻—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陈健晓,孟卫东,林尤珍,符研,符淑瑜. 2015

[8]洞庭湖区两系杂交糯高粱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汤文光,杨家俭,曾贤杰,文吉春. 2007

[9]一种两收适宜品种筛选试验. 涂军明,曹志刚,程建平,彭少兵,黄见良,方锡文,钱太平. 2014

[10]江汉平原“一种两收”优良水稻品种筛选. 刘环,杜斌,刘章勇,何文静,邱先进. 2015

[11]再生稻超高产优化集成技术. 张上守,卓传营,郑荣和,李义珍. 2007

[12]“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李贵勇,刘玉文,袁江华,王耀伟,王枝富,夏琼梅,邓安凤,龙瑞平,杨从党. 2014

[13]中国再生稻研究与应用. 李经勇,张洪松,唐永群. 2009

[14]优质高产杂交中稻Q优12中稻再生稻生产表现及栽培技术. 鲁远源,李贤勇,王楚桃,樊仕勇,李代林,凌家虎. 2012

[15]杂交稻新品种高留桩再生力筛选试验. 张荟,郑轶,涂诗航,周鹏,卓传营,张上守. 2015

[16]促芽肥用量和留茬方式对赣东北地区再生稻产量和再生能力的影响. 夏桂龙,欧阳建平,柳开楼,李亚贞,周利军,余跑兰,胡惠文. 2016

[17]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 丰大清,刘祥臣,刘春增,卢兆成,王守刚,李本银. 2012

[18]准两优608在湖北作再生稻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 彭成林,陈天春,袁家富,曾祥明,赵书军,徐大兵. 2016

[19]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胡志华,李大明,徐小林,黄庆海,柳开楼,胡惠文,叶会财,周利军,余喜初. 2017

[2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解振兴,姜照伟,卓传营,林祁,张居念.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