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愉

作者: 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干热后处理;花香;乌龙茶;生化成分;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288-2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研发乌龙茶新产品并提升产品品质,比较分析了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干热后处理后,聚酯型儿茶素A含量显著降低;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聚酯型儿茶素B和聚酯型儿茶素C含量显著增加;“花香”重要贡献成分二氢芳樟醇的含量在干热后处理前后差异不显著,“蜜香”风味成分2-戊基-呋喃、(E)-2-(2-戊烯基)呋喃、2-乙酰基吡咯增加。基于35种差异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干热后处理后,香气类型并未改变,但香气轮廓更清晰。高含量的萜醇类和酯类是的“花香”风味主要赋香成分,2-戊基-呋喃(OAV>1)对形成“蜜香”有重要贡献。综上所述:干热后处理后的乌龙茶产品滋味醇厚,花香浓郁度降低,蜜韵增加。因此,干热后处理有利于新型乌龙茶品质提升,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分类号: TS272.59

  • 相关文献

[1]可可茶花香与可可乌龙茶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仰晓莉,李凯凯,叶创兴,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宋晓虹. 2010

[2]白茶自然萎凋过程中风味形成的动态研究. 张应根,陈林,陈泉宾,王秀萍,王振康,邬龄盛. 2016

[3]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陈荣冰. 2014

[4]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棪. 陈键,王丽丽,陈林. 2012

[5]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梭. 陈键,王丽丽,陈林. 2012

[6]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糖氨Maillard反应及风味的影响. 陈泉宾,陈键,王丽丽,邬龄盛,王振康. 2018

[7]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洪德,陈荣冰. 2002

[8]‘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2011

[9]茶叶科学的开发研究. 阮宇成. 1997

[10]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尤志明. 2012

[11]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Ames试验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陈济琛,郑永标,林新坚,林戎斌,蔡海松. 2004

[12]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张应根. 2019

[13]烘焙对福建水仙乌龙茶中糖氨Maillard反应的影响. 陈泉宾. 2020

[14]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刘彬彬,周子维,胡娟,徐邢燕,姚知灵,陈常颂,游玉琼,孙云. 2019

[15]基于滋味和香气成分结合化学计量法鉴别不同贮藏年份的康砖茶. 乔小燕,操君喜,车劲,陈栋,刘仲华. 2020

[16]萎凋时间对丹霞8号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陈维,马成英,陈栋. 2020

[17]不同干燥方式下黑毛茶风味品质的比较分析. 赵熙,钟妮,余鹏辉,黄浩,周浩,谭正初,郑红发. 2022

[18]植物花香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张强,田彦彦,孟月娥,李艳敏,王慧娟,王利民,赵秀山. 2009

[19]摇青花香条形红茶静置试验. 申东,何萍,彭忠,郑文佳. 2016

[20]花香型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区别. 游小妹.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