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川根

作者: 吕川根;邹江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两优培九;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株型;稻米品质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6 年 49 卷 09 期

页码: 1628-16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形成的品种,是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是继三系杂交稻汕优63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两优培九的育种实践经历了艰苦曲折的科研攻关和推广过程。最初是尝试通过化学杀雄制种的方法利用典型籼粳杂种的优势,在亚优2号的育种实践失败后,技术路线调整为通过光温敏两系法将部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江淮生态区的水稻理想株型相结合,克服杂交稻结实率不高、不稳等弱点,达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泛并能安全制种的目标。通过分析多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父本配组的杂种F1的性状表现,确定以带有1/4爪哇稻亲缘的培矮64S为重点母本,选择优势生态群中的合适类型父本重点配组,避开生育期超长和植株偏高等障碍性问题,并根据江淮流域一季稻区的常年气候特点进行生态育种。通过大量筛选,育成两优培九,达到遗传、形态和功能"三优"的统一,将优质、超高产、多抗性状聚集于一体。通过对培矮64S育性转换、开花授粉有危害的高温、低温指标的研究和对各生态区常年气候中出现这些温度频率的分析,提出适宜制种区域和相应的父母本安全抽穗期。研究培矮64S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指标,提出遭遇低温危害时"以水调温"的制种纯度保障技术。通过对两优培九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生长条件的研究,提出适宜种植区、各种植区的适宜齐穗期和主要种植方式的播栽期等生产指导性指标,分析生产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研发提高结实率及其稳定性的栽培技术。通过配套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应用,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多年大面积成功种植。通过全程回顾育种战略的形成、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品种培育和核心配套技术的研发及示范推广过程,论述了两优培九育成和大面积应用的意义;补充了水稻理想株型中的茎秆分布性状,提出"渔叉型"茎秆分布的概念;认为可以利用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选择各种适口性的稻米;大面积成功推广一个品种,尤其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品种的最适生长条件,然后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规划最适种植区,并制定相应的最优栽培措施,还要储备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物学特性及主要配套技术. 邹江石,吕川根,姚克敏,胡凝. 2008

[2]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穗增重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吕川根,胡凝,相国根,姚克敏. 2009

[3]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与应用. 吕川根,邹江石. 2000

[4]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及其栽培特性. 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郑克武,宗寿余,赵凌,孙永华. 2003

[5]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吕川根,邹江石,宗寿余,张启军,姚克敏. 2008

[6]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 吕川根,李霞,陈国祥. 2017

[7]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 吕川根,李霞,宗寿余,邹江石. 2019

[8]北方杂交粳稻株型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郝宪彬,马秀芳,胡培松,张忠旭,隋国民,华泽田. 2009

[9]北疆棉花早熟育种探讨. 李春平,刘忠山,张大伟,刘素娟,陈伟,徐建辉. 2014

[10]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邹江石,吕川根. 2005

[11]再论谷子超高产育种问题. 刘晓辉,杨明,高士杰,宋桂芹. 2003

[12]华南超级稻育种及示范推广. 林青山,江奕君. 2005

[13]吉林省超级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张三元,张俊国,严永峰,杨春刚,孙强,宋广树,陈莫军. 2012

[14]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株型的演变特征. 袁江,王丹英,丁艳锋,廖西元,章秀福,王绍华. 2009

[15]对粒用高粱育种的思考. 高士杰,陈冰嬬,李继洪. 2013

[16]水稻株型结构相关基因遗传研究进展. 郭震华. 2013

[17]水稻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陈峰,林红珍,周起先,李华东,徐建第,姜明松,张士永,朱文银. 2013

[18]花生株型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李国卫,秦圣豪,刘译阳,张佳蕾,韩燕,万书波. 2020

[19]油菜新品种'沪油3302'的适宜密度分析.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王伟荣,李延莉,周熙荣. 2021

[20]黑龙江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潘国君,郭俊祥.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