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品种对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欢欢

作者: 张欢欢;张玲;黄桃翠;高飞虎;张雪梅;李雪;杨世雄;梁叶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籽品种;浓香菜籽油;关键风味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3 年 49 卷 002 期

页码: 187-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6种不同品种的油菜籽为原料,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鉴定6种不同品种浓香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菜籽油中的关键风味物质,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探讨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与高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整体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6种浓香菜籽油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硫甙降解产物、杂环类化合物、苯环类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利用ROAV法确定6种浓香菜籽油的关键风味物质,其中1~5号低芥酸菜籽油均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2-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糠醛、苯代丙腈、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6号高芥酸浓香菜籽油的关键风味物质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代丙腈、2,3,5-三甲基吡嗪;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表明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浓香菜籽油的整体风味具有明显区别,传统浓香菜籽油呈刺激味、辛辣味,而不同品种低芥酸浓香菜籽油之间也有差异,但有重叠部分,即均具有烤坚果味.

分类号: TS225.14

  • 相关文献

[1]藜麦副产物挥发性物质检测与关键风味物质评价. 张爱文,江小帆,吴涛,蔡原,刘欢,赵生国,魏玉明,程小宁. 2022

[2]利用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余昌霞,赵妍,陈明杰,汪虹,李正鹏,潘桂芳,冯爱萍. 2019

[3]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殷朝敏,范秀芝,樊喆,史德芳,高虹. 2018

[4]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晓敏,史冠莹,王赵改,张乐,程菁菁,蒋鹏飞,赵丽丽,王旭增. 2020

[5]挤压转速对全麦挂面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分析. 孟克迪,许柠,闫美慧,王赵改,史冠莹,张国治. 2022

[6]烘烤花生中关键香味化合物的研究. 李淑荣,王丽,张春红,宋焕禄,王烁,王强. 2010

[7]近冰温贮藏对香椿嫩芽品质及关键风味物质的影响. 杨慧,赵守涣,史冠莹,张乐,王晓敏,王赵改. 2019

[8]关于菜籽油感官评价标准的探讨. 李浦,宣朴,姚英政. 2020

[9]不同品种菜籽原料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 初柏君,扈柏文,李晓龙,武州,于淼,赵慧敏,苏晓霞,惠菊,周琦,王翔宇. 2022

[10]浓香菜籽油SiO2脱胶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曾诗琴,梁强,李云成,赵玲,徐霞,熊伟,宣朴,姚英政. 2023

[11]关于四川浓香菜籽油加工的思考和建议. 赵玲,徐霞,熊伟,姚英政,梁强,宣朴. 2021

[12]鲟鱼传统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评价. 赵凤,许萍,曾诗雨,杨兴. 2019

[13]会东县不同品种块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陈诚,清源,黄文丽,杨远朝,郑林用. 2015

[14]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4种野生食用菌干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陈诚,黄羽佳,黄文丽,谢丽源,彭卫红,郑林用. 2015

[15]加州鲈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杨雪玲,王彩霞,白婵,熊光权,王炬光,耿胜荣,廖涛. 2020

[16]四种桑黄类真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杨娟娟,孙波,王卓仁,刘启燕,赵会长,周洪英. 2023

[17]基于生物脱腥的扇贝挥发性风味成分解析. 林晓姿,梁璋成,韦航,何志刚,林晓婕,苏昊. 2022

[18]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茶树花茶香气成分. 陈丽华,吕新,韦航,毛文龙,李玥仁. 2021

[19]嗜根考克氏菌K45对发酵猪肉品质的影响. 刘毕琴,李宏,陈骏飞,王馨蕊,朱力舟,陶慧玲,孔燕,李会民,史巧. 2023

[20]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吴奇,周宇飞,高悦,张姣,陈冰嬬,许文娟,黄瑞冬.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