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致死条件对冷鲜石斑鱼肉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燕燕

作者: 吴燕燕;王悦齐;张涛;王迪;郑镇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石斑鱼;致死方式;冷鲜;品质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377-3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致死条件对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品质的影响,提高石斑鱼冷藏期间的品质,采用5种不同致死方式处理石斑鱼,Ⅰ:冰埋致死;Ⅱ:敲击头部致死;Ⅲ:活石斑鱼经温度梯度18、14、10、6℃(每个温度处理20 min)处理后致死;Ⅳ:活石斑鱼经温度梯度18、12、6℃(每个温度处理20 min)处理后致死;Ⅴ:活石斑鱼经温度梯度18、6℃(每个温度处理20 min)处理后致死,然后将石斑鱼经微冻机迅速将鱼体中心温度降到0℃,于0~4℃冷藏,测定并分析冷藏期间鱼肉的感官评价、质构特性、pH、乳酸含量、巯基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等品质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5组致死处理方式对冷藏期间鱼肉的品质影响显著,由大到小依次是感官评价和TVB-N:Ⅴ组>Ⅰ组>Ⅱ组>Ⅳ组>Ⅲ组,质构:Ⅳ组>Ⅴ组>Ⅱ组>Ⅰ组>Ⅲ组,乳酸含量和pH:Ⅴ组>Ⅰ组>Ⅱ组>Ⅳ组>Ⅲ组,巯基含量和菌落总数:Ⅰ组>Ⅱ组>Ⅴ组>Ⅳ组>Ⅲ组。说明采用梯度降温的致死处理方式明显优于敲击头部致死和冰埋致死方式,而梯度降温时的温差间隔不宜太大。综合各指标品质评价结果,Ⅲ组的致死方式最好,较小的温差降温方式使石斑鱼死亡的过程应激反应小,乳酸含量、pH和总巯基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贮藏过程的品质保持,比其他4组更有效延缓质构特性和巯基含量的降低,抑制微生物活性,延长鱼样保鲜期。

分类号: TS254.4

  • 相关文献

[1]不同致死方式对罗非鱼鱼片品质的影响. 方静,黄卉,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魏涯,岑剑伟,戚勃. 2013

[2]饥饿对斜带石斑鱼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林黑着,刘永坚,何建国,郑文晖,李卓佳,田丽霞. 2006

[3]石斑鱼养殖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陆忠康. 1996

[4]匕带石斑鱼早期生活阶段攻击行为的开始与发展. 曹守花,李加儿,区又君. 2011

[5]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何永亮,区又君,李加儿,蔡文超. 2008

[6]石斑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合成及其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肖生科,王磊,胡治球,陈毓荃. 2004

[7]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小肽对石斑鱼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赵书燕,林黑着,黄忠,周传朋,王珺,王芸,戚常乐,杨小立,廖经球. 2016

[8]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 李炎璐,陈超,翟介明,李波,王清印. 2012

[9]不同蛋白水平下添加抗菌肽对赤点石斑鱼影响的研究. 蔡云川,赵书燕,林黑着,黄忠,周传朋,马志洲. 2017

[10]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转染条件优化与效果分析. 黄桂菊,喻达辉,柳明,潘俐玲,王晓宁. 2011

[11]海水养殖与气象Ⅰ——石斑鱼低温寒害指标试验研究. 李春梅,林黑着,刘锦銮,王兵,黄忠,翟志宏. 2014

[12]石斑鱼育苗场传染性病原(病毒)传入途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马红玲,徐力文,程长洪,苏友禄,邓益琴,冯娟,郭志勋. 2019

[13]不同蛋白水平对2种规格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赵书燕,林黑着,黄忠,周传朋,王珺,王芸,戚常乐. 2017

[14]海水养殖与气象Ⅰ-石斑鱼低温寒害指标试验研究. 李春梅,林黑着,刘锦銮,王兵,黄忠,翟志宏. 2014

[15]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 黄桂菊,喻达辉,柳明,潘俐玲,王晓宁,曾令兵,龙华. 2011

[16]南海石斑鱼苗种肠道微孢子虫病病原的鉴定. 颜远义,刘新华,徐力文,章晋勇. 2018

[17]中国南方海域4种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 吕锋骅,韩洁,董颖,蔡厚才. 2010

[18]石斑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合成及其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肖生科,王磊,胡治球,陈毓荃. 2004

[19]石斑鱼的营养、保鲜与加工技术现状. 张涛,吴燕燕,林婉玲. 2018

[20]3种养殖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赵亭亭,张岩,陈超,李炎璐,张廷廷,乔莹,翟介明,李文升.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