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松华

作者: 肖松华;陈旭升;许乃银;刘剑光;狄生春;陈松;黄骏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抗性遗传;Bt毒蛋白;酶联免疫测定

期刊名称: 江西棉花

ISSN: 1006-0499

年卷期: 2001 年 23 卷 05 期

页码: 10-16

摘要: 本文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和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棉美棉 33B和GK - 1 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 33B、GK - 1 2棉株顶端叶片72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86 8%、 75 1 % ,对照TM - 1、泗棉 33号、苏棉 1 2号三个常规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1 0 9%、 1 3 9%、 9 2 %。美棉 33B、GK - 1 2盛蕾期功能叶片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 836 68纳克、 682 56纳克。饲喂美棉 33B、GK - 1 2与常规品种 (系 )杂种一代棉株顶端叶片 72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84 1 %、 77 2 % ,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 82 0 58纳克、 683 77纳克。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其生化基础与转Bt基因棉非常接近 ,杂种二代群体抗、感虫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3∶1 ,回交世代BC1 群体抗、感虫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1 ,转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与NPTII基因是紧密连锁或完全连锁的。Bt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方式在转Bt基因棉杂交后代中进行传递 ,不存在基因的剂量效应?

分类号: S562.035.3

  • 相关文献

[1]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研究. 肖松华,刘剑光,狄佳春,陈旭升,许乃银,陈松,黄骏麒. 2002

[2]转基因抗棉组织中Bt毒蛋白表达量的ELISA测定. 陈松,吴敬音. 1997

[3]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陈松,吴敬音,周宝良,黄骏麒,张荣铣. 2000

[4]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英文). 陈松,吴敬音,程德荣,张荣铣,黄骏麒. 1999

[5]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张桂芬,万方浩,郭建英,侯茂林. 2004

[6]北疆棉区Bt棉及土壤中Bt毒蛋白含量测定. 刘建,汪飞,丁瑞丰,李号宾,张永军,徐遥. 2010

[7]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筛选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谭维嘉,郭予元. 2000

[8]转基因抗虫玉米Bt蛋白表达量的研究. 李葱葱,刘娜,康岭生,王丹,赵洪锟,张明. 2006

[9]转基因棉Bt毒蛋白含量与抗棉大卷叶螟效果间的关系分析. 肖留斌,柏立新,谭永安. 2012

[10]转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组织不同部位的Bt毒蛋白表达量比较. 刘玉坤,赖凤香,傅强. 2010

[11]A54外毒素与Bt毒蛋白对棉铃虫的交互作用. 王立霞,杨怀文,黄大昉. 2002

[12]A54外毒素与Bt毒蛋白对棉铃虫交互作用. 王立霞,杨怀文,黄大昉. 2002

[13]外源抗虫蛋白与内源抗虫因子的交互作用. 张永军,米湘成,魏伟. 2004

[14]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李号宾,刘建,徐遥,张永军,阿克旦·吾外士. 2012

[15]华北地区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监测. 赵建周,范贤林,芮昌辉,魏岑,梁桂梅. 2000

[16]转Bt基因棉不同品种杀虫蛋白季节性表达及其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林克剑,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 2010

[17]转基因抗虫水稻秀水134-Bt毒蛋白的时空表达分析. 白建江,张建明,朴钟泽,方军,杨瑞芳,李钢燮. 2018

[18]Bt转基因棉花群体T_o代毒蛋白测定及其抗虫性分析. 李付广,王玉芬,李凤莲,崔金杰,罗红英. 2004

[19]对Bt毒蛋白不同抗性水平棉铃虫品系的生物学研究. 夏敬源. 2003

[20]棉铃虫对Bt毒蛋白(Cry1Ac)抗性品系的选育. 董双林,夏敬源,王春义,刘辉.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