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航天诱变与细胞工程技术选育抗旱小麦新品种航麦90111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林姝

作者: 赵林姝;郭会君;赵世荣;李军辉;古佳玉;谢永盾;聂保华;朱春生;刘录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诱变技术;花药培养;植物新品种;细胞工程技术;联合国粮农组织;产量潜力;新种质;航天诱变;国际原子能机构;性状表现

期刊名称: 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14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诱变技术几乎可以实现对植物所有重要性状的改良,如生育期、株型结构、抗耐逆境、籽粒与营养品质和产量潜力等,截止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上登记的突变品种数已达到3218个。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可以使诱变产生的变异快速稳定,从而加快特异新种质及新品种的创制进程,目前国内外利用诱变技术结合花药培养方法已选育出DHML-50、DHML-9、川辐5号等一系列小麦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显示了诱变与花药培养技术相结合在植物新品种创制中的优势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区域果实蝇一体化防治管理培训班在福州举行. 胡军华. 2009

[2]利用辐射诱变与细胞工程技术定向培育耐盐小麦. 刘录祥,郑企成,赵林姝,王晶,郭会君,赵世荣. 2006

[3]航天诱变水稻抗褐飞虱新种质的培育、遗传分析与生物学特性. 彭选明,彭伟正,庞伯良,马明勇,符伟,刘录祥. 2012

[4]陆地棉航天诱变M_2代性状表现. 崔必波,吉荣龙,唐灿明,黄志勇,费月跃. 2010

[5]小麦航天诱变矮秆突变系SP_3代株高性状观察与分析. 李慧敏,赵明辉,赵凤梧. 2010

[6]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创制加工型辣椒抗疫病新种质. 李怡斐,张世才,蒋晓英,林清,杨小苗,雷开荣,黄启中,黄任中. 2019

[7]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协作网绿豆诱变育种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程须珍,王素华,伍绍宇,周吉红,刘录祥. 2005

[8]农作物细胞工程技术育种创新发展与产业前景. 刘录祥,郑企成. 2004

[9]农作物细胞工程育种:现状与未来. 刘录祥,郑企成. 2003

[10]诱变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 冯学金,郭秀娟,杨建春,王利琴. 2017

[11]诱变技术在优质品种选育和优质资源创造中的应用. 吴关庭,王贤裕,周志远,骆倩,金卫,孙漱芗. 1993

[12]植物病原镰刀菌属突变技术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崔昌华,吴伟怀,郑肖兰. 2006

[13]诱变技术和生物技术在作物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应用. 吕善勇,陈晓. 1992

[14]EMS诱变技术研究进展. 刘晓虹,陈惠明. 2013

[15]江苏省小麦育种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龙,任立凯,李强,孙中伟,王康君. 2014

[16]EMS诱变技术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姜昱,李毅丹,刘相国,郝文媛,王浩,金峰学,林秀锋. 2012

[17]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降云峰,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杜园园,靳鲲鹏. 2012

[18]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的优化. 潘相文,孙晓环,张凤芸,赵超,张雪松,杜维广. 2012

[19]植物化学诱变技术在育种中的运用及其进展——Ⅰ.化学诱变技术及诱变效率. 董颖苹,连勇,何庆才,徐涵. 2005

[20]诱变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张旭,杨兆顺.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