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互作对谷子和花生间作体系根际微生物碳代谢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晓锦

作者: 邹晓锦;宫亮;冯良山;黄波;刘慧屿;吕有林;谭礼宁;孙占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禾本科;豆科;根系互作;碳源代谢特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159-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间作系统因其产量优势及生态功能在全世界都广泛应用,尤其是禾本科与豆科作物的优势组合,但该间作体系中作物根系互作对碳代谢特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2年田间试验结合盆栽模拟根系分隔(根系无互作;根系部分互作;根系完全互作)方法,采用Biolog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谷子和花生籽粒产量、土地生产力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2017~2018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间作模式下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尤其是谷子-花生2∶2模式LER于2018年达到1.36,表明禾本科作物谷子与豆科作物花生体系是具有产量优势的间作系统。室内盆栽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谷子的生物量与产量分别增加了49.0%和92.6%,花生则增加了11.1%和44.6%,谷子与花生的收获指数(HI)也显著增加。与完全分隔无根系互作相比,根系互作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效率,谷子与花生根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平均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9.6%和72.2%。土壤微生物对6大碳源种类的平均利用以糖类和氨基酸类为主,对酚酸类利用率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间作与部分间作花生对根际土壤碳源利用率显著高于谷子与花生单作,而单作花生对碳源利用率最低。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土壤群落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禾本科作物谷子与豆科作物花生间作体系通过根系互作提高了生物量积累,促进了地下部根际微生物对底物碳源利用,增强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这对深入解读地下根系互作驱动的间作体系优势互补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515%S565.2

  • 相关文献

[1]牧草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季良,彭琳,阿合切甫,阿孜古丽,阿依恒. 2004

[2]主要栽培牧草饲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陈玲玲,乌艳红,乌仁图雅,娜日娜,白玉龙. 2013

[3]24份加拿大牧草品种引种试验. 张文淑,苏加楷. 1993

[4]豆科与禾本科绿肥饲草作物混播增肥及改土效果研究. 包兴国,杨文玉,曹卫东,王婷,刘兴春. 2012

[5]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研究. 张学洲,李学森,兰吉勇,张荟荟,陈强,范天文. 2012

[6]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德,龙会英,金杰,樊博,赵秀梅,韩学琴. 2018

[7]甘南境内高速公路干扰区生态修复适宜草种的活力及其应用. 王林,苏永祥,银才让,马林,田沛. 2023

[8]秸秆覆盖和根系互作对间作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卞新民,黄国勤,赵其国. 2013

[9]临近根系间的亲缘识别、行为应对及其功能性状可塑性进化. 肖万欣,王延波,张书萍. 2021

[10]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黄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罗佳,刘丽珠,王同,严少华,卢信,范如芹,张振华. 2016

[11]养猪发酵床垫料有机肥对辣椒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罗佳,刘丽珠,王同,刘海琴,严少华,卢信,范如芹,张振华. 2015

[12]矿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述. 范继香,郜春花,卢朝东,张强,靳东升,李建华. 2010

[1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张小平,涂仕华. 2008

[14]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氮磷钾转化、酶活性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张敏,孙宝利,宋阿琳,梁永超,于冰,范分良. 2016

[15]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冲积土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舒丽,陈强,陈尚洪,陈红琳. 2011

[16]氮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灌淤土花椰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李凤霞,赵营. 2017

[17]长期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刘红梅,张海芳,皇甫超河,李洁,周广帆,杨殿林. 2017

[18]不同植物种植对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变华,靳东升,张强,郜春花,李建华,籍晟煜. 2019

[19]西瓜连作对热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吴宇佳,谢良商,张冬明,吉清妹,郑道君. 2017

[20]日晒高温覆膜对韭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宋健,曹伟平,陈丹,张晓,杜立新.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