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射线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变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世贤

作者: 何世贤;姚文国;时香玉;刘金元;孙桂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幼胚培养;辐照;变异;同工酶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1993 年 7 卷 02 期

页码: 65-7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用~(60)Coγ射线辐照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可使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率达50%左右,适宜剂量为1~1.5krad。利用温室加代,在工年时间内可获得γR_0、γR_1两代种子,γR_0代长势弱,出现植株矮化、穗变小及不育株的变异,但基本不遗传,仅有少数穗形、壳色、芒性、籽粒等变异可遗传。γR_1代株高、穗形、壳色、芒性及籽粒性状都有较大变异,总变异率48%~65%,而未经辐照处理的对照,γR_1代的总变异率为32%~38%。γR_1代是选育优良单株的主要世代。γR_1代的变异性状在γR_2代中有80%趋于稳定,γR_2是选育优良无性系的较好世代。同工酶分析表明,各优良无性系与亲本相比都有其特征酯酶带。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高麦草和簇毛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黄承彦,杨平平,殷毓芬,颜廷进,单承荣,吴祥云. 1993

[2]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同工酶分析. 周楠,陆维忠,葛美蓉. 1991

[3]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辐照后代的遗传变异分析. 温之雨,张艳敏,郭北海,李洪杰,王子宁. 2000

[4]利用无性系变异改良定型小麦品种的研究. 朱晋云,许玉娟,杨丽萍,亢秀丽,张明义. 2006

[5]小麦品种无性系变异改良技术研究. 许玉娟,朱晋云,杨丽萍,亢秀丽,张明义. 2007

[6]小麦幼胚培养与幼粒破眠的比较. 孙果忠,马民强,柴建芳,赵和,谢晓亮,王海波. 2000

[7]麦芽提取物对小麦幼胚成苗培养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张鹏,霍燕,马鸿翔. 2009

[8]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质量的影响. 张鹏,霍燕,马鸿翔. 2009

[9]外源DNA导入小麦后D_0代的幼胚离体培养. 叶春雷,欧巧明,倪建福,杨随庄. 2007

[10]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海热古力·阿不力孜,姚翠琴,邵琳,苏敬国,李新杰,王子霞. 2010

[11]四川小麦优良受体基因型筛选及农杆菌转化因素优化. 张洁,宣朴,余桂容,张军,陈谦,王颖,尹春蓉,郭元林. 2019

[12]辐射选育小麦易位系的研究. 孙光祖,陈义纯,张月学,尚志敏,王广金,阎文义,唐凤兰. 1990

[13]小麦叶片衰老期间内肽酶同工酶的变化. 芮琪,张鹏,董汉松,徐朗莱. 2010

[14]微波预处理对小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郝曜山,杨利艳. 2012

[15]小麦、偃麦草和小偃麦同工酶及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刘润堂. 1992

[16]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春性 F_1 杂种的优势表现及与叶绿素含量和同工酶谱的关系. 魏亦勤,张改生,李树华,李国庆,刘旺清,李红霞,张双喜,龚月娟,裘敏,王平. 2001

[17]超低能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初步分析. 林锡刚,汪仕元,王成俊,瞿世洪. 2002

[18]同一面包小麦品种烘烤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马传喜,徐风,姚大年,董召荣,王光瑞,王乐凯. 1998

[19]NaN_3对小麦的诱变效应. 张维勤,李春芳,吕孟雨,郑素云,兰素缺. 1989

[20]三元能量导入冬小麦幼龄种子的遗传变异研究. 朱保本,孙琦.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