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与灌溉效应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春成

作者: 刘春成;崔丙健;胡超;吴海卿;高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斥水性;IBRv2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255-2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水盐、水溶性离子、滴水穿透时间WDPT、有机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二代生物综合响应指数法(IBRv2)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与再生水灌溉(T1)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2)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K~+、Ca~(2+)含量呈降低趋势,Na~+、Cl~-含量显著升高,SO_4~(2-)含量显著降低,Mg~(2+)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3)与CK2(清水灌溉)相比,T1处理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液中微咸水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升高趋势。(4)不同比例微咸水—再生水混合灌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蔗糖酶活性以T2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最高,土壤脲酶以T3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最高但和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5)基于IBRv2指数法,T2处理IBRv2最小,为6.89。因此,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利用微咸水(5 g/L)灌溉时,可以考虑用再生替代清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比例以1∶2为宜。

分类号: S274

  • 相关文献

[1]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春成,崔丙健,胡超,吴海卿,马欢欢,崔二苹,马天,刘源,李中阳,樊向阳,李浩,高峰. 2021

[2]作物生理特性对微咸水-再生水混灌的响应研究. 刘春成,崔丙健,胡超,吴海卿,马欢欢,马天,高峰. 2021

[3]土壤酶活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滴灌的响应与评估. 王宇,刘春成,李仁杰,曾智,崔丙健,张凤华,闫明丽,胡超,马天. 2023

[4]不同混灌模式对镉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分配的影响. 李平,齐学斌,胡艳玲,樊向阳,樊涛,赵志娟,黄仲冬,李中阳. 2015

[5]灌溉不同水质条件下滨海盐土脱盐动态的研究. 张余良,王正祥,廉晓娟,贺宏达,王艳,宿晓东,郭富常,黄明达. 2010

[6]滨海盐土灌水脱盐动态的土壤质地和水质差异性研究. 张余良,王正祥,廉晓娟,贺宏达,王艳,宿晓东,郭富常,黄明达,屈晓芳. 2010

[7]长期微咸水灌溉对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张余良,陆文龙,张伟,李悦. 2006

[8]微咸水灌溉农作物生长的改善技术研究. 张余良,邵玉翠,严晔端,李悦. 2006

[9]微咸水胁迫对松花菜生理品质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姚玉涛,张国新,刘雅辉,王硕. 2019

[10]微咸水造墒条件下植棉方式对产量与土壤水盐的影响. 张俊鹏,曹彩云,冯棣,孙景生,李科江,刘浩. 2013

[11]微咸水造墒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张俊鹏,李科江,孙景生,冯棣,马俊永,郑春莲. 2011

[12]微咸水灌溉对油葵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李强,王秀萍,刘雅辉,鲁雪林,张国新. 2016

[13]国内外微咸水利用现状及利用途径. 郭永杰,崔云玲,吕晓东,郭天文. 2003

[14]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与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诗景,黄冠华,杨建国,王军,邰日坤,孟令广. 2010

[15]微成水滴灌对枸杞产量及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 尹志荣,张永宏,桂林国,纪立东,雷金银. 2011

[16]咸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曹彩云,郑春莲,李伟,马俊永,李科江,牛英洁. 2010

[17]咸水浇灌及改良剂对粘质滨海盐土离子组成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刘雅辉,常青,李九欢,李强,张国新,鲁雪林,王秀萍. 2014

[18]微咸水喷灌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孙泽强,董晓霞,王学君,郑东峰,刘兆辉. 2011

[19]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代表团访问以色列考察报告. 胡毓骐. 1995

[20]黄淮海地区地下微咸水资源农业灌溉模拟研究. 车升国,左余宝,林治安,赵秉强,夏雪,田昌玉,唐继伟.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