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036条记录
河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变化特征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0-2018年河北省农资投入、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计算河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分析河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投入品碳排放所占比例,为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农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0-2018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以201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期内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排放总量、单位产量碳排放量和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分别为2219万~2674万tCO2eq、0.21~0.30tCO2eq·t-1和3.40~4.10tCO2eq·hm-2。2018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排放总量、单位产量碳排放量和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最低,分别比最高值降低17.0%、30.0%和17.0%。化肥、农药、农膜、柴油和灌溉用电9a平均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8.6%、2.1%、11.5%、34.7%和13.1%。化肥和柴油是最主要的农业碳排放源,占比均在30%以上。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效果明显,农作物生产碳排放应该坚持以国家政策引导为主,通过成熟的农业管理制度,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等措施,减少农业源碳排放,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生产 农资投入 碳排放 碳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SA-seq技术对番茄封顶花序节位基因的精细定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茎花序数的多少影响着自封顶类型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的产量,精细定位其封顶花序节位基因,可为进一步基因克隆以及功能分析、调控机理解析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低节位自封顶番茄品系AXF和高节位自封顶番茄品系GXF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应用混合群组分离分析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 BSA-seq)和分子标记方法进行了连锁分析及基因定位。结果表明,关联区间位于2号染色体47.56~47.59 Mb,大小约为25 497 bp,含有3个候选基因(硫代硫酸硫转移酶18(thiosulfatesul furtransferase 18, TST18)(GenBank No. XM_004232452.4), MLO类家族蛋白4(MLO-like protein 4, MLO4)(GenBank No. XM_019212390.2)和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4(26S proteasome non-ATPase regulatory subunit 4, PSMD4)(GenBank No. XM_010318126.3))。进一步开发118对InDel(insertion-deletion)/CAP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equences)/dCAPS(derived CAPS)引物进行精细定位,筛选获得1对多态性高的dCAPS14分子标记,该标记与PSMD4紧密连锁。qRT-PCR分析表明该候选基因在两个亲本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SMD4功能为参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的蛋白降解,可能对番茄封顶花序节位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对分子辅助选育易于栽培操作的理想型自封顶番茄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自封顶番茄 混合群组分离分析测序(BSA-seq)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对假禾谷镰孢菌丝生长及所致病害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对小麦茎基腐病安全且有效的药剂组合,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咯菌腈与戊唑醇复配对病原菌假禾谷镰孢的毒力,筛选出最佳增效组合,进而利用温室苗期生物测定明确复配药剂的安全性及防治效果,最后利用qPCR检测复配药剂对小麦根际土壤及茎秆中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咯菌腈与戊唑醇质量比为1∶7的复配药剂对假禾谷镰孢菌丝生长毒力最强,平均增效系数为7.22;该组合复配种衣剂在3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上温室苗期防治效果分别为73.35%、62.59%和82.07%,显著高于同剂量的两个单剂,且兼有促生作用;对小麦根长、鲜质量分别提高了2.81%~12.33%和18.87%~49.21%。通过qPCR检测发现,使用该复配药剂与空白对照相比假禾谷镰孢含量在小麦根际土壤中降低76.95%~90.37%,在小麦茎秆组织中降低92.00%~96.70%。验证了咯菌腈与戊唑醇质量比为1∶7的复配剂可通过降低土壤和小麦茎秆组织中病原菌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效果。本研究为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咯菌腈 戊唑醇 复配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冷杉梢斑螟杀虫作用及其相关酶活性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的毒杀作用及冷杉梢斑螟的解毒、保护机制,采用浸虫法和室内接种蒲螨的方法,测定了CFCC81428、CFCC83116这两株菌的亚致死浓度(LC25)、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中华甲虫蒲螨的亚致死数量(LD25)、半数致死数量(LD50)及幼虫被侵染或寄生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研究LC25的CFCC81428菌株和LD25的中华甲虫蒲螨对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这2种解毒酶和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种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CFCC81428对幼虫的毒力更强,其侵染幼虫第10天的LC25、LC50分别为2.04×10~4、7.24×10~5孢子/mL,幼虫被孢子浓度为10~8孢子/mL的CFCC81428菌株侵染10 d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77.30%;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幼虫第3天的LD25、LD50分别为16.60、25.12头;幼虫被两者联合处理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高于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联合处理后的僵虫率高于单独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幼虫僵虫率。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2种解毒酶GSTs和ACh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幼虫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其GSTs和AChE活性在60 h前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72 h开始低于对照组,处于被抑制状态;幼虫被联合处理后,其解毒酶活性与其他两个处理组相比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3种保护酶PPO、SOD、CAT的活性,除PPO和CAT活性在12 h时低于对照组,其余取样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幼虫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这3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幼虫被联合处理后,PPO和CAT活性与其他2个处理组相比呈现提前下降趋势。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球孢白僵菌 中华甲虫蒲螨 毒杀作用 解毒酶 保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海渐渗系F2群体纤维品质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陆海染色体片段渐渗系C14为父本、冀棉262为母本构建F2分离群体,并对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模型对F2世代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和伸长率进行遗传分析,以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和伸长率符合遗传模型,受主基因控制,而断裂比强度不存在主基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上半部平均长度符合B-1模型,受2对主基因控制,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2.56%;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均符合A-1模型,为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96%和27.17%;整齐度指数符合B-6模型,为受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等效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3.64%。上半部平均长度主基因遗传率最高,说明该性状在后代遗传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较稳定,可以在低世代直接进行选择;而马克隆值主基因遗传率低于10%,说明该性状在后代中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需要在高世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品质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遗传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对播期的响应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限水灌溉条件下,播期对一作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阶段气象因子与产量、产量性状及灌浆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播期对一年一作玉米产量的影响机制,为低平原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采用‘先玉335’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设置5个播期:5月5日(SD1)、5月20日(SD2)、6月5日(SD3)、6月20日(SD4)和6月30日(SD5)。结果表明:1)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且受品种和年型综合影响。随播期的延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两年平均以SD1产量最低,SD4产量最高,SD3和SD4间产量差异不显著。SD4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百粒重较高。2)通径分析表明,产量要素对产量的贡献相互影响,其中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百粒重。3)采用Logistic模型研究粒重变化特征(R~2>0.98,P<0.01),粒重的大小由平均灌浆速率(V)和灌浆持续期(D)的乘积决定,其中D对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4)从气象因子对产量和百粒重的影响来看,播种到吐丝的日平均气温(TAvsf)越高,吐丝到成熟的日均温差(TRAvfm)越大,产量越高;吐丝后10 d≥35℃的天数(D1fa)越多,吐丝到成熟的日均气温(TAvfm)越高,产量和百粒重越低;其中TAvfm对产量和百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且各气象因子对产量和百粒重的作用相互影响。SD1粒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TAvfm高、TRAvfm小,且D1fa高,D较短。SD3和SD4粒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TRAvsf较大,V、D较高。SD5虽然TRAvfm较大,但因TAvfm较低,总体D缩短,最终粒重降低。5)从品种来看,‘先玉335’较‘郑单958’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百粒重高,且‘先玉335’的V和V×D分别较‘郑单958’高0.19 mg·grain-1·d-1和0.73 mg·grain-1·d-1。这说明选用产量潜力大、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在6月上旬到6月中下旬播种可优化生育期气象要素,进而提高粒重和产量。

关键词: 低平原区 玉米单作 一年一作 高产高效 产量性状 灌浆特征 播期 气象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面覆盖对杏扁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树体生长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5年生优一杏扁园地面覆盖地布、秸秆和地布+秸秆对土壤温湿度、养分和杏扁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可以稳定5、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地布+秸秆覆盖处理效果最好;除Ca和Mg外,土壤中N、P、K等矿质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以地布+秸秆覆盖处理最佳。3种覆盖处理杏扁新梢长度和粗度均显著提高,表现为地布+秸秆覆盖>地布覆盖>秸秆覆盖>对照。

关键词: 覆盖 杏扁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夏玉米近年国审品种及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国审品种和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对该区域2018~2020年审定品种及2020年部分主栽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27份审定品种中未见对南方锈病高抗(HR)的品种,抗性以高感(HS)为主,占比高达62.06%,抗性(R)品种、中抗(MR)品种和感病(S)品种分别占4.45%、4.92%和28.57%。47个主栽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南方锈病的品种,抗性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占12.77%、27.66%、19.15%和40.43%。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审品种和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较差,品种抗性以高感为主。因此,应加强病原菌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快抗病育种进程,引进利用优质抗性基因资源,发掘创新抗性材料,培育多基因聚合的持久抗性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审定品种 主栽品种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的解磷、促生及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功能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兼具高效溶磷和抑菌防病作用的多功能细菌,本试验采用溶磷圈法结合钼锑抗法对作物根围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筛选和平板对峙法测定解磷菌株对马铃薯主要病原菌的抑制能力;通过盆栽试验评价解磷菌株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和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形态特征、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及多基因序列(16S rDNA以及gyrA、gyrB、rpoB和rpoC)分析对解磷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PHODG36菌株表现高效解无机磷活性,其溶磷量为79.7 mg/L;该菌株对5种马铃薯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69.6%;浇施该菌株发酵液(菌含量5×10~8CFU/mL)后,对马铃薯幼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株高、地上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和干重较对照分别增加178.3%、509.8%、396.9%、160.4%和146.4%,同时对马铃薯黑痣病有显著防效,达56.8%;经鉴定PHODG36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HODG36菌株兼具解磷、促生及防病等多种重要作用,可应用于防病增产多功能微生物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关键词: 解磷细菌 促生作用 马铃薯黑痣病 防病效果 微生物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亿CFU/g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对马铃薯黄萎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效果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和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但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枯草芽胞杆菌HMB26553和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及紫外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30亿CFU/g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配方(质量分数):HMB26553菌株母药10%、PHODG36菌株母药10%、润湿剂LT-5691%、分散剂MF 2%、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1%和滑石粉76%.该制剂芽胞数量37.6亿CFU/g,杂菌率2.8%,pH 7.8,细度98.2%,干燥减量1.6%,润湿时间95.7 s,悬浮率80.7%.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5~45 kg/hm2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安全,对生长无不良影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5.1%~47.4%.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5~45 kg/hm2拌种处理能显著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其中30 kg/hm2拌种处理防治效果高达72.0%,增产率达15.5%.不同地区的田间示范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0.8%~62.1%,疮痂病为63.9%~65.7%,增产率为14.3%~29.4%.本研究结果表明,30亿CFU/g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且增产作用明显,为该制剂在马铃薯生产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芽胞杆菌 可湿性粉剂 马铃薯黄萎病 马铃薯疮痂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