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436条记录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公交0503-2为母本、延-0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2.8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8%。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6.9%。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03。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吉育209 选育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胞杆菌GB519在水稻植株中的定殖及对稻瘟病田间防效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胞杆菌GB519是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菌株GB519-GFP处理水稻种子、根和叶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抗生素平板回收检测的方法,探究其在水稻根茎叶中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经GB519-GFP发酵液处理水稻种子、根和叶片后,菌株均可内生定殖于植株的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中,表明其可在水稻植株内迁移和定殖。GB519-GFP在处理部位的定殖量通常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非处理部位3~5 d后即可检测到标记菌株。浸种处理,3 d后在幼芽中可检测到标记菌株;20 d后在根中的菌量最多,达5.7×10~5 cfu/g。灌根处理,1 d后根中菌量为5.4×10~5 cfu/g; 20 d后根、茎和叶中菌量均达到最大值;处理80 d后,根中定殖数量仍达1.9×10~5 cfu/g。叶面喷施处理,1 d后叶片菌量为4.2×10~5 cfu/g; 20 d后叶片菌量达4.4×10~5 cfu/g。不同处理方法在各部位的定殖量几乎均在处理20 d后达到峰值。采用叶面喷施GB519对稻瘟病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达73.9%,表明叶面喷施GB519能够起到防控稻瘟病的作用。本研究为使用枯草芽胞杆菌GB519防控水稻稻瘟病提供指导。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GB519 GFP 定殖动态 稻瘟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草生长繁殖对温度、水分和刈割的响应

中国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性系植物冰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冰草的生物量分配、表型可塑性及光合效率对不同温度、水分、刈割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机制,揭示气候变化下草地无性系植物在不同水热环境下的生存策略。结果表明:(1)增温抑制冰草的生长繁殖。增温环境下,冰草株高、生物量、分蘖数均有所降低,仅在水分适中(土壤田间持水量70%)时能够维持叶片数与叶面积不减少;增温中水处理中,冰草可通过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来保持光合产物及生物量的积累;中度刈割与70%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产生协同效应,可维持冰草光合作用,促进补偿生长。(2)干旱(土壤田间持水量35%)是抑制冰草生长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所有环境中干旱均使冰草的叶片数、叶面积、分蘖数与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非干旱土壤(土壤田间持水量70%和100%)常温环境中,刈割促进冰草分蘖,更多的叶片促进光合作用及生物量积累,有利于冰草的生长繁殖;水分过多(土壤田间持水量100%)在常温环境下促进冰草地上生物量积累,在增温环境下反而产生抑制。综上所述,随着气候变暖与土壤干旱,冰草生活力迅速下降,应适时进行水分及刈割调节,缓解环境胁迫对冰草生长与繁殖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冰草 增温 土壤干旱 刈割 生长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氮肥适量减施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控释氮肥较农民习惯用量减施对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N0)、农民习惯施氮(FP)、80%控释氮肥(CRU1)、70%控释氮肥(CRU2)、60%控释氮肥(CRU3)。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CRU1和CRU2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P<0.05),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7.0%和5.4%。CRU1、CRU2处理两年平均玉米氮素最大积累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较FP处理分别提高9.6%、6.5%和7.9%、6.2%,玉米氮素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数分别提前7.2 d、5.0 d。与FP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素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P<0.05),其中,氮素回收率和偏生产力随控释氮肥减施比例的增加显著增加,氮素农学利用率表现为先增后降,以CRU2处理最高。控释氮肥减量30%(193 kg/hm2)可实现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同步提高。

关键词: 玉米 控释氮肥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生产中水分高效农艺技术途径与模式探索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已连续8年总产量稳定在350亿kg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省水资源总量相对贫乏,虽然自然降水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季节性干旱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长期重用轻养的生产方式造成耕层土壤结构恶化,水分蓄、保、供能力下降,致使粮食增产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以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主,节水补充灌溉为辅”的技术原则,开展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机理和关键技术创新,在半湿润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在半干旱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节水补灌”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构建了7套适于吉林省半干旱、半湿润区的栽培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 丰产高效栽培 水分高效利用 节水补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作物种子老化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种子老化是影响种子安全生产和储藏的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种子活力中最具威胁性的因素之一.选育耐老化品种是防治种子老化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对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老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近五年来农作物耐老化种质资源的鉴定、耐老化基因的挖掘以及农作物耐老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展望,为今后开展作物种子老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选育高活力新品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作物种子 老化 耐老化鉴定 耐老化机制 耐老化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综合农艺措施实现东北玉米生产和环境效益及土壤肥力的同步提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东北春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植密度偏低、肥料施用不合理、耕层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玉米持续增产及养分效率的提升。研究综合农艺措施下玉米产量、植株氮素吸收与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为春玉米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以玉米品种‘富民108’为供试材料,在吉林省农安县进行田间试验。整合密度、耕作方式、氮素施用量和施用时期等技术要素,设置了高产高效模式(HH)和超高产模式(SH),同时设置农户模式(FP)和基础地力模式(CK)作为对照;为计算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在FP、HH和SH模式下各自增设不施氮肥空白处理。在玉米6个生育期,取植株样品测定氮素含量和吸收量,同时取0—40 cm土壤样品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成熟期考种、测产。【结果】3年试验玉米籽粒产量均表现为SH>HH>FP (P<0.05),SH比HH、FP处理平均提高了8.76%、20.16%。氮素偏生产力(PFPN) 3年均以HH处理最高,SH处理最低,HH比FP、SH处理平均分别提高37.92%、45.65%;氮素农学效率(AEN)和氮素回收效率(REN)均表现为HH>SH>FP,HH处理的AEN和REN分别比SH、FP处理提高了21.21%、35.72%和9.69%、63.56%。植株氮积累量在苗期至拔节期FP、HH、SH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生殖生长阶段(R1至R6)植株氮素积累量占氮素总积累量的比例为SH (36.21%)>HH (34.60%)>FP (29.75%)>CK (26.33%)。籽粒氮素积累量来自花后吸收的比例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SH、HH、FP、CK处理花后氮素吸收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8.43%、44.78%、40.40%、35.39%。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在玉米开花期前均以FP处理最高,而开花期到成熟期以SH处理最高,与FP、HH处理相比,SH处理的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2.00%、4.05%,20—4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4.81%、4.93%。HH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显著低于FP和SH处理,而土壤氮素盈余量均以FP处理最高,比HH、SH处理分别平均高了23.36%、5.25%。玉米净收益HH比FP、SH处理分别提高了14.38%、18.30%。【结论】高产高效模式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利用率,降低了土壤氮残留率和氮损失量,而超高产模式虽然使产量进一步显著增加,但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增加了土壤氮素残留与表观损失量。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率、经济效益及潜在环境风险,将种植密度由6.0万株/hm~2提高至7.5万株/hm~2,氮肥播前一次性基施改为减量分次施用,配套秋季深翻、夏季深松的高产高效模式,可以实现春玉米产量和氮效率的同步提高。

关键词: 春玉米 综合农艺措施 氮素效率 产量 土壤氮损失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萌发的生理响应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低温玉米品种吉单89与低温敏感型玉米品种吉单50为材料,研究在适温(25℃)与低温(10℃)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淀粉代谢以及氧化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吉单89与吉单50发芽势较适温条件下分别降低3.6%和83.3%,萌发过程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适温处理。不同类型品种比较发现,耐低温品种吉单89中GA含量、GA/ABA值以及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温敏感型品种吉单50,MDA含量显著低于吉单50,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显著高于吉单50。耐低温玉米品种可以通过内源激素调节以及提高淀粉分解代谢共同提高低温萌发能力。

关键词: 玉米 低温胁迫 内源激素 淀粉代谢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脂鳞伞多糖对H22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

食用菌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多糖(PAP),研究其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环磷酰胺CTX,25 mg·kg-1)及PAP低(100 mg·kg-1)、中(200 mg·kg-1)、高(300 mg·kg-1)剂量组,连续给药15 d,以灌胃生理盐水为空白组,计算抑瘤率和脏器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6、TNF-α和VEGF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细胞排序、细胞完整度、细胞核数量,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Bcl-2和BAX蛋白表达强度.结果表明:PAP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高剂量组抑瘤率高达78.05%,并且对小鼠胸腺、脾脏等器官指数具有明显恢复作用;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生长状态良好,凋亡率较低,PAP处理组小鼠的肿瘤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形、破裂及模糊不清等现象,并且出现大面积凋亡;PAP可提高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6含量,降低VEGF含量,通过影响VEGF、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而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 多脂鳞伞 抗肿瘤 细胞凋亡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耐低氮资源的苗期鉴定与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拟利用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探索大豆苗期耐低氮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和指标,筛选出强耐低氮的种质资源。以260份大豆资源材料为试材,正常氮水平和低氮水平两种处理下进行苗期盆栽试验,在大豆第4片复叶展开期测定SPAD、株高、地上部鲜重等9个指标。通过对低氮胁迫下大豆品种的表型差异进行分析,利用耐低氮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回归分析,鉴定和筛选具有耐低氮特性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下,大豆苗期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指标间和品种间的差异情况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将上述9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经隶属函数值和品种耐低氮综合评价值,结合聚类分析将供试260份大豆品种资源分为强耐低氮、耐低氮、中间型、不耐低氮和极不耐低氮5种类型,其中强耐低氮资源17份、极不耐低氮资源7份,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总干重、地下部干重、地上部鲜重、第2片复叶SPAD(SPAD2)以及第1片复叶SPAD(SPAD1)的耐低氮系数可作为鉴定大豆苗期耐低氮能力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大豆 苗期 耐低氮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