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鲜食大豆资源发掘与新品种选育推广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大豆历来以收获干籽为主,产量较低,经济附加值低,在农业生产中几乎没有地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传统大豆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长期低迷,效益差,在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小。而鲜食大豆生育期较短,既能扬长避短、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又可培肥地力、丰富市民餐桌。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大豆鲜食面临的品质不优、抗病能力不强、栽培技术不配套、周年供应能力差、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低等一系列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项目组在引进的基础上积极选育适合本地的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形成了“鲜食大豆品种发掘创新与应用”成果,有力促进了我省鲜食大豆生产的迅猛发展。   1、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解析了国内外不同地区鲜食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100份资源可分为8个亚组和11个亚群,亚群内在起源、种皮颜色家系间有很大的相似性,为新品种自主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2、揭示了鲜食大豆可溶性糖的遗传多样性及可溶性糖与水溶性蛋白含量成正相关的规律性。据此选育出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都较高的“干(籽)鲜(荚)”兼用的大豆新品种浙鲜豆4号。   3、挖掘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RSC3 和RSC7,开发出关联的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精准选择携带有抗病基因的抗性株系,自主选育出抗病毒病性明显提高大豆新品种“浙鲜豆4号”和“浙鲜豆8号”等品种。   4、通过品种引进和自主培育,选育出熟期配套、用途多样的系列鲜食大豆专用品种7个。   5、研究提出了鲜食大豆“春早、秋延、夏优”提质增效技术。制定发布了2项栽培技术标准,创建了4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2014-2016三年7个鲜食大豆专用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167.4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7581.8万元。近三年年平均栽培面积55.8万亩,约占全省鲜食大豆总面积45.0%。其中6个春大豆品种近三年年平均栽培面积50.1万亩,约占全省春季鲜食大豆面积的58.8%。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