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多用途桑树新品种选育及桑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类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新品种选育;桑;技术;桑园;品种;关键技术;树;用途;品种选育;多用途;技术研究;提质;提质增效;桑树;关键;增效;研究与应用;研究;新品种;选育

第一完成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属农业科学领域。计划任务来源于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四川省 “十一五”、“十二五”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在常规杂交育种的基础上,用诱变育种方法选育适合四川盆地及丘陵山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耐旱桑树新品种及芽叶兼用型桑树新品种 3个,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利用杂交桑“一步成园”技术优势及桑树无性繁殖特点,建立“一步成园+无性繁殖+快速养型”的桑树速生栽培技术体系,缩短建园周期2年以上;利用桑树耐剪伐的特点,集成适合于多批次养蚕的“冬季重剪+夏伐式修剪”的桑叶周年优质丰产剪伐模式;利用边际效应,研究桑园“6215”宽窄行三角形错位栽培新模式,集成桑园综合开发新技术。对桑树平衡施肥效应进行系统研究,集成桑树平衡施肥技术1项。利用桑叶、桑芽、桑枝富含丰富的营养和活性成分,构建桑资源药食用途基础成分数据库;筛选芽叶兼用型茶用桑新品种6个,一年生枝条平均发芽率80%以上;研究提出茶用桑配套栽培技术,并根据活性成分含量确定桑叶、桑芽的最佳采摘时期或部位;分别集成芽叶周年优质原料生产新技术2项;建立桑芽茶优质原料的大量生产和快速收集技术2项;研制桑枝快速剪伐及粉碎设备2种,集成桑枝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1套。研究集成桑枝、蚕沙、菌渣的循环利用及还田技术体系1套。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①育种思路及方法创新:以芽叶兼用为育种目标,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为途径,在常规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将诱变育种应用于桑树新品种选育,可以大大提高基因突变频率,获得优良突变体,丰富桑树遗传资源,为桑树育种提供优良育种素材,缩短育种年限。 ②品种创新:项目研究育成3个突破性桑树新品种,其中川桑7431全年平均公顷桑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提高20.26%,干旱黄落叶率比对照低19个百分点,是一个优质、高产、耐旱桑树新品种。川桑83-5、川桑83-6的全年平均公顷桑产叶量分别比对照高11.39%、13.67%;一年生枝条春季平均发芽率为82.21%、84.09%,分别比对照湖桑32号高14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全年平均桑芽产量1464.75 kg·hm-2、1537.50kg· 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44%、16.06%,是芽叶兼用型桑树新品种。 ③种植技术创新:本项目研究集成“一步成园+无性繁殖+快速养型”的桑树速生栽培技术体系1套,缩短建园周期2年以上;研究集成“冬季重剪+夏伐式修剪”桑叶周年优质丰产栽培新技术1项,年增加养蚕批次2-3批;研制桑枝高效省力化剪伐设备9种、快速粉碎设备2种;首次对四川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及养分管理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四川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数学模型,集成“桑树平衡施肥技术”1项,被列为四川农业主推技术。 ④栽培模式创新:研究集成桑园“6215”宽窄行三角形错位栽培新模式1项,并集成配套的“663”树型养成技术,全省应用面达90%以上;研究集成桑园林下种养新模式10余种,充分利用桑园立体空间,提高桑园复种指数,亩桑收益增加1倍以上。 ⑤理论创新:建立了81个桑品种资源药食用途基础成分数据库;首次研究提出了平衡施肥技术、氮素及氮素形态、光照等环境因子能提高桑叶、桑芽、桑枝中1-DNJ的含量及其产量,并提出根据活性成分含量确定最佳采摘时期或部位;首次从气体交换、形态变化和地上生物量方面研究了不同分枝模式对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提出分枝数增加,叶片面积变小,叶片数量增加;首次研究报道黑木耳、灵芝和猴头菇对DNJ有富集作用,且菌盖的富集能力远远高于菌柄;首次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试验设计对桑树营养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氮磷钾不同养分对桑树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吸收与分配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机理、光合生理及秋季桑叶衰老机制。 ⑥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及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筛选芽叶兼用型桑树新品种6个,一年生枝条平均发芽率80%以上;集成春伐桑园延迟春伐、夏伐桑园延迟春季剪梢的芽叶周年优质原料生产技术2项;研究“一种桑树的矮化栽培和多级分支树形培养方法”和“桑树冬季硬枝扦插快速收集桑芽的方法”新技术2项;研究“一种利用桑枝木屑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新技术1项,集成蚕沙高温消毒灭菌技术、蚕座蚕沙表面消毒技术2项,研究蚕沙自然静态堆沤发酵技术、蚕沙静态好氧发酵技术2项;建立了“桑枝-食用菌-菌渣-肥”的循环经济新模式。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项目技术成熟,可在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大范围应用推广。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在我省重点蚕区的南充、绵阳、宜宾、凉山州等10多个市、州,40余个县及省外的重庆、云南、浙江、广东等地应用推广,2011-2015年,累计新增社会总产值51.63亿元、新增社会纯收益30.16亿元。 (6)历年获奖情况 无

  • 相关文献

[1]四川省近年来育成、推广的桑树新品种简介. 任作瑛,佟万红,危玲,殷浩,刘刚. 2012

[2]西南蚕区桑园肥水管理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张建华. 2016

[3]试论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与桑树品种选育. 任作瑛. 2000

[4]抗旱性强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 . 2012

[5]新桑树品种——川826的育成. 刘刚,贾利琼,王晓芬,汪萍,郑继川. 2006

[6]“互联网+农业”亟待解决的六个关键. 郎伯涛. 2016

[7]智能调控多用生丝黑板机的研制初报. 胡祚忠,吴建梅,张剑飞. 2008

[8]新型烘茧设备的研究方向及现行烘茧设备的改进建议. 肖金树,张友洪,何光赞. 2008

[9]试论早熟杂交棉的应用前景. 黄观武,张东铭. 1994

[10]灵芝新品种康定灵芝选育研究. 陈杭,罗孝贵,何晓兰,羊玉蓉,马薇,戴旭光,降初拉尔布. 2018

[11]茶树新品种‘甘露1号’选育研究. 李兰英,刘东娜,龚雪蛟,王迎春,尧渝,胥亚琼,高远,罗凡. 2023

[12]桑的营养特性及其畜禽饲用价值研究. 左艳春,朱永群,寇晶,周晓康. 2010

[13]桑叶的营养特性及其饲料开发利用价值. 刘俊凤,左艳春,张剑飞,刘彬斌,陈义安,朱永群,周晓康. 2011

[14]家蚕的营养摄食特性及蚕沙的饲用价值. 杜周和,严旭,张智勇,粟思源,左艳春,刘彬斌,邹邦兴,王红林,寇晶,刘俊凤. 2021

[15]奶桑种子外部形态及其育苗推荐用种量. 王谢,赖明欢,张建华,郭海霞,唐甜,张琳慧,赵兴. 2021

[16]四川水稻优势育种进展及发展策略. . 2000

[17]我国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丁国祥,熊洪,曾庆曦. 2003

[18]优势高抗杂交水稻K优047的选育和应用. 陈开煜. 2001

[19]茎矮高产抗病加工用马铃薯品种“川芋6号”的创新培育. . 2006

[20]早熟梨新品种‘翠雪梨’的选育. 仲青山,邓家林,邱模荣,陈建,刘江合,张东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