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西南玉米新“三高”自交系K169、K236和K305的选育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但受生态和生产条件等限制,玉米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品质较差;四川和西南地区畜牧业、酿酒与医药等工业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特别大,本区玉米生产远不能自给,需从国内外大量调入,生产与需求矛盾突出。另外,该玉米产区多为丘陵山地,旱坡地为主,干旱频发,阴雨寡照,高温高湿等,需要高抗多抗、耐瘠能力强、养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耕作制度多为间套种植,为保全年整体丰收,不仅需要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而且对株型、生育期、抗倒等性状还有特殊要求;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要求对重金属富集低的品种,以降低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农村人口转移导致有效劳动力缺乏,成本上升,亟需发展宜机械化生产品种。常规玉米育种的选育和鉴定方法落后,盲目性大,周期长、效率低,很难育成集配合力高、制种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等性状于一身的优良自交系,育成的突破性杂交种自然少,不能满足玉米生产对品种的需求。因此,扩增种质基础、改进和创新育种方法、提高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效率就成为玉米育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西南区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和玉米生产发展需要,项目组在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下,历时近20年,开展玉米“三高”自交系的选育与应用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利用美国优良种质资源,育成了自交系K169、K236和K305。这3个自交系产量GCA高,对光温不敏感,新疆制种产量380-450公斤/亩,抗大小斑病等多种玉米病虫害,容重730克/升以上,粗蛋白含量11.5%-13.6%,粗淀粉含量76.0%以上,赖氨酸含量0.25%以上,取得了“三高”自交系选育的突破。K236和K305株型半紧凑,K169倒3叶与主茎夹角21度,是典型的紧凑耐密株型;K236属于PB群,K169和K305不能归属于我国5大常见的玉米杂优类群,种质新颖,拓宽了西南玉米种质基础。   (2)利用3个新自交系,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品种8个,区试产量472.0-660.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5.52-17.5%。其中,国审品种1个,西南5省(市、区)审(认)定品种2个;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突破性品种5个,增产15%以上的超高产品种2个;品质达国家玉米一级标准品种7个,高淀粉品种3个,重金属镉、汞、砷、铜或铅低富集品种4个;抗病抗虫与肥水高效品种5个;促进了西南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3)用K169组配的正红6号,在四川省区试中比对照增产16.6%、品质优、抗性强、株型紧凑耐密,实现了紧凑型玉米品种选育的突破。K169和K305籽粒容重和抗压碎强度较高,适合机播;组配的正红6号及正红505,耐高温高湿,抗逆强,穗位整齐,苞叶薄松紧适度,后期籽粒脱水快,机收掉苞率、落粒率、破碎率、杂质率及损失率低,取得了西南区玉米适宜夏播及机械化育种的突破,为西南新型两熟制地区和机械化生产提供了理想品种。   (4)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以筛选鉴定出的优良种质资源为基础群体,南北穿梭选育,以本地骨干自交系作测验种,在S1和S3连续单株配合力测定,并对测交种进行高密度、强逆境、多生态鉴定选择,实现了以配合力为核心的自交系与杂交种“同步定向”选育,5年内同时育成新“三高”自交系2个及其突破性杂交种2个,显著提高了玉米育种效率,完善了玉米育种技术体系。   (5)利用K169和K305为核心种质,创造了100余份育种新材料。其中,有高配合力航天诱变系1203、EMS诱变系K305Y1405和K305Y1407、热带种质导入系K305D2和大刍草基因导入系1183;以及导入大刍草基因的多分蘖和多穗系1147,辐射诱变矮秆系1217、1205,EMS诱变抗旱系K305Y1403和雄性不育K305ms等优良特异育种材料,丰富了我国玉米基因资源。   (6)探明了玉米籽粒容重、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和10多种氨基酸等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检侧到16个营养品质性状QTL35个,每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3.5%-30.1%。玉米分蘖性和多穗性狭义遗传力低,检测到玉米有效穗数QTL7个,最大贡献率27.31%。K305ms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无花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不育基因ms305初步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端。   (7)研究集成8套高产繁殖制种技术方案,提高了制种产量,降低了成本;优化集成8套轻简抗逆与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提高了育成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和效果。   (8)获植物新品种权9项,授权专利2项,发表论文56篇。育成品种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和湖北等西南7省(市、区)大面积推广应用,2004-2016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800余万亩,共增产玉米22.7亿多公斤,新增纯收益37亿多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