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金针菇双-单杂交遗传机理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波

作者: 王波 1 ; QI Li-ping 2 ; 祁丽萍 3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都 610066

2.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engdu,Sichuan 610066,China

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都 61006

关键词: 金针菇;双-单杂交育种;遗传效应;品种资源

会议名称: 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菌物学会

页码: 144-148

摘要: 以3个金针菇为材料,检测其单核原生质体不亲和因子,构建已知交配型的双核体菌株,再分别与另一亲本菌株的单核体原生质体菌株配对,通过对完全亲和的双-单杂交和不完全亲和的双-单杂交,获得双核体,并分离获得单核原生质体,对杂交种的单核原生质体交配型鉴定结果均为两种交配型,经与双核体的单核体和单核体的不亲和因子分析,两种不同杂交方法的双核体一个与单核体菌株的交配型相同,另一个与亲本单核体相同,结果表明双-单杂交的杂交种是亲本单核体与亲本双核体中一个细胞核构成的新双核体.

分类号: S646.15:S603.6

  • 相关文献

[1]川麦42的1BS染色体臂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魏会廷,杨粟洁,李朝苏,汤永禄,胡晓蓉,杨武云. 2009

[2]水稻籽粒镉和砷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杨乾华,张涛,游书梅,万先齐. 2010

[3]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 杨正林,赵芳明,桑贤春,凌英华,谢戎,何光华. 2010

[4]白菜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赖佳,叶鹏盛,黄玲,代顺冬,张骞方,李琼英,曾华兰,刘佳. 2019

[5]基于AMMI模型的籼型杂交香稻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研究. 郑家奎,杨莉,张涛,赵甘霖,汪旭东. 2006

[6]两套籼型杂交水稻材料粒形遗传效应分析. 赵芳明,钟秉强,查仁明,谢戎,余国东,李经勇,何光华. 2008

[7]小麦穗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解松峰,吉万全,王长有,胡卫国,李俊,张耀元,师晓曦,张俊杰,张宏,陈春环. 2019

[8]金针菇双单杂交遗传分析. 祁丽萍. 2011

[9]金针菇活性物质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郑林用,许晓燕,江南,魏巍,杨志荣,罗霞. 2011

[10]四川金针菇常用栽培基质配方比较研究. 唐利民,周洁,田大福,叶小金,谭伟,甘炳成,唐杰,黄忠乾. 2014

[11]金针菇生活史中核相变化. 王波,赵瑞琳. 2015

[12]四川金针菇与毛木耳双季高效栽培技术. 谭伟,郑林用,唐利民,苗人云. 2013

[13]金针菇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周洁,谭伟,彭卫红,甘炳成,唐利民,叶小金,黄忠乾. 2014

[14]金针菇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鲜灵. 2013

[15]金针菇单核原生质体菌株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祁丽萍,鲜灵,高俭,贾定洪. 2013

[16]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配方及制袋期试验. 苗人云,彭卫红,王勇,姜邻,唐利民,王波,甘炳成,黄忠乾. 2014

[17]金针菇转核育种研究. 肖在勤,甘炳成. 2001

[18]金针菇33个菌株遗传多样性与组织分离菌株鉴定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彭卫红,甘炳成. 2008

[19]金针菇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和免疫活性研究. 余梦瑶,魏巍,江南,伍明,郑林用,罗霞. 2014

[20]23个金针菇菌株的SRAP分析. 王波,彭卫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